牛津劍橋的面試題非常刁鉆,而且兩所大學的面試與錄取比例很低:大約15:1。
1. 請你談談燈泡
這是牛津大學工程學專業面試題
答題思路:此問題一是考察考生回答開放性問題的邏輯組織能力,二是考察考生對物理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考生首先要定義什么是燈泡,比如它是通電后可以發光的一種產品,燈具中可替換的一部分等等;然后進一步詳細闡述燈泡是如何發明,設計出來的,燈泡有多少種類型,較后談談目前社會上對燈泡的爭議有哪些、照明領域產品的發展趨勢如何。
2. 你更想成為一部小說還是一首詩
這是牛津大學英語專業面試題
答題思路:此題是問考生兩種文學體裁的不同點。傳統上,小說冗長,來源于現實生活;詩歌簡短,風格各異,常常來源于幻想。
考生對小說和詩歌作了一般性的定義和區分后,還要指出存在一些特例,比如一些史詩(如法國的《羅蘭之歌》)是取材于歷史事件的,而一些充滿傳說、爛漫色彩的文學作品因為其長度歸入了小說(如亞瑟王文學)。
考生在結論中過于單一化,把自己歸入“小說”或“詩歌”。但是作為個體,考生較好這樣回答:“我更愿意是小說的實用主義和詩歌的理想主義的結合體。”
3. 你如何營銷一個搖滾樂隊
這是牛津大學經濟管理專業面試題
答題思路:此題是考生展示他們熟練掌握營銷基本原理的機會,在此基礎上,考生還應該展示他們對營銷基本原理的“修正”,讓修正后的原理在一些特殊商品的營銷中發揮作用。
首先,考生要對搖滾樂隊定性:它是什么類型的?知名度如何?樂隊中有哪些人?他們的形象如何?他們的音樂是什么風格?等等。
然后,考生要通過上述定性尋找到這個搖滾樂隊的目標客戶群: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在什么地方(演出),目標客戶才會接受樂隊,成為真正的客戶。
考生較好舉一些搖滾樂隊的實例,說說他們是如何營銷的,他們可供借鑒的經驗有哪些。這樣,你的回答會讓面試官覺得更為切實可行。
較后,考生可以展示他們的營銷思想是與時俱進的。比如,考生可以通過網絡來推廣搖滾樂團:在著名網站myspace 上給樂隊做廣告網頁,在著名視頻網站youtube上面上傳樂隊的表演錄像等等。
4. 地理學科與《仲夏夜之夢》存在那些關聯?
這是牛津大學地理學專業面試題
答題思路:《仲夏夜之夢》是英國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此題考驗考生的跨學科知識和抽象思維能力,是一道完全沒有答案的開放性問題。
一個可行的答題思路可能是這樣的:《仲夏夜之夢》描述的場景發生在城市與森林,清醒與睡眠,真實與夢幻之間,劇中的人類靠詭計改變了人生軌跡。。。。。。
人類的確能影響他們周圍的環境,但人類更多地受制于大自然,有時候會遭受干旱,風暴,地震等破壞性極大的“報復”。
人類能統治一切,(包括自然)的想法,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幻想。
5. 多少這種鵝卵石可以塞滿那輛汽車(靠官手里拿著一個鵝卵石,指著窗外的一輛汽車問)?
這是劍橋大學自然科學專業面試題目。
答題思路:想精確回答此題幾乎是不可能的,它考驗考生解決問題的技巧。
首先要大概知道鵝卵石、汽車的體積。考生要想精確地估測汽車體積,可以先考慮他們穿的靴子的體積,然后考慮靴子占據了一個乘客空間中的多大比例,從小空間到大空間一步步類推;考生還要考慮汽車坐滿乘客后剩下空間的體積大概是多少,這些剩余空間又能塞進多少鵝卵石…...
一旦你預算出汽車和鵝卵石的體積的近似值,通過除法就能獲得塞滿汽車的鵝卵石數量。再次強調,面試官并不是需要考生提供一個非常精確的數字,他們考驗的是考生的推算思維過程及其可行性。
6.你覺得貪婪是好是壞?
這是劍橋大學土地經濟學專業面試題。
答題思路:此題關注利己主義和公共利益的沖突,劍橋大學土地經濟學專業需要掌握經濟學,法學和地理學知識,考生需要展示他們的跨學科知識。
考生要從經濟學、法學和地理學,對貪婪做“成本——收益分析”
在經濟學上,人性是自私的。一個企業靠產品貪婪的獲取利潤、維持生存,繼而交稅、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通過消費實現財富轉移等等。從經濟學角度看,不貪婪的企業相對容易倒閉,貪婪和不貪婪之間需要一種均衡,而貪婪的結果也一般會是均衡。
在法學上,貪婪被認為是壞事,比如那些小偷或者謀殺犯。在法學上,很難找到貪婪是好事的例子。而在地理學上,貪婪一般也認為是有害的,比如發達國家不顧環境污染,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能力強的考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還可能論及管理、控制貪婪的方式方法。
7. 歷史能阻止下一場戰爭嗎?
這是劍橋大學歷史學專業面試題。
答題思路:此題測試考生對學術規范的掌握度。要想有效回答此題,考生首先要決定是否認同“歷史在國際事務起著活躍的作用”。
如果我們認為歷史是過去的事情,那么,歷史什么也不會做,它本身是不會阻止戰爭的。
但是,如果我們對“歷史”的視野開闊一些:那些認真研究歷史、對戰爭充滿畏懼的人,今天可能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的政治家、軍方領導人或者國際事務的建議者,一般來說,他們會更少選擇戰爭來解決問題。從這個角度看,“歷史”可以阻止下一場戰爭。
由于開戰的原因往外很復雜,歷史有時侯能阻止戰爭,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是。
8. 要不要給使用燈泡立法?
這是劍橋大學法學專業面試題。
答題思路:此題主要討論法律能否干預人們的生活。
考生要知道立法的目的和法律能實現什么,法律是有極限性的。如果對使用燈泡立法,可能會減少電能的使用,對環境有好處;但它可能不會改變人們對環保事務的觀念。
如果一項法律的有效實施需要支付非常高的成本,而且只能帶來很低的收益,本身就證明了這個法律可能是不恰當的。法律還需要在干涉和尊重公民的自由權利之間取得平衡。
9. 邪惡書中描述的事情是否存在?
這是劍橋大學法語和西班牙語專業面試題。
答題思路:考生可能有這些問題:邪惡書中的主角有沒有道德觀?邪惡書的作者被認為是邪惡的嗎?邪惡書會教壞讀者,讓他們也變得邪惡嗎?
考生應該舉例說明,比如法國作家拉克洛1782年出版的小說《危險關系》,映射了現實人物而引起巴黎貴族社會的不滿,并在書中宣揚了一些不安道德的事情,作者因此入獄。但是“邪惡的”可能并不是書籍不道德,而是讀者被這類書籍所引誘。
10.如果你不在加利福尼亞州,你怎么知道它存在?
這是牛津大學政治、經濟與哲學專業面試題。
答題思路:此題的關鍵是定義:知道,它考驗考生到底相信他們的感覺還是理性。
考生肯能去過加利福尼亞州、親眼見過它或者聽說過它,但是,考生如何才能證明沒有被眼前的、聽說的欺騙,從而相信它是事實存在?
能力較強的考生可能會討論“感性”和“理性”,強調兩者并非完全正確或錯誤。然后他會選擇“感性”和“理性”的角度,來進一步展開討論。考生有可能被面試觀詰問為什么要選擇那個角度展開。
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