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vel經濟,成為了越來越多的學生會選擇學習的科目。在申請大學的時候,這也是一個熱門專業。下面我們就從解題應試的3大題型著手,為大家講解A-level經濟中不得不提前注意的小tips。
Economics Exam tips
A-level經濟小論文
A-level經濟小論文的出題模式非常有趣,分考試局來跟大家介紹一下:
1. A-Level考試局是三道題目中任選一道完成
2. IB考試局則是微觀宏觀各自二選一
這個特點利用好可以為學生們解決一部分的壓力。
對于程度稍弱的同學而言,背誦定義及分析的步驟是學經濟較痛苦的部分。但在學通,老師會根據學生的特點,在這部分上進行押題,戰略性地放棄一部分章節的背誦,確保學生能選到一道有把握的題目。
基本上,學生們在熟練掌握12篇左右常見微觀小論文后,就能在每年A-Level的考試中挑到自己擅長且喜歡的題目了。
經濟選擇題
A-Level經濟選擇題整體難度不高,但是每道題都會有自己的小陷阱,理解了知識點并不足以應對。因此,通常老師們在講解完知識點后,挑選出每個知識點對應的經典考題,幫助學生了解考官的小心思,讓學生能夠熟悉各種不同的出題套路。經過培訓之后,大多數學生在這部分的考題準確率上,基本可以控制在30道中錯5道左右的水平。
舉個栗子,通貨膨脹率(inflation)和反通貨膨脹(disinflation)。
通貨膨脹率是通過消費者物價指數計算得來,學生在做題時往往容易將兩者搞混。例如2016年通貨膨脹率為5%,2017年通貨膨脹率為3%。這個表示物價指數是在上升的,只是上升的速度變慢了,而不是物價下降了。這一情況對應的經濟名詞為反通貨膨脹(disinflation),即物價以減緩的速度上升。很多學生會在這種情況下把通貨膨脹和物價指數混為一談,誤將題目中的情況理解為通貨緊縮(deflation),即物價在下降。
Data Response
這個部分類似經濟版本的閱讀理解。學生需要根據一篇完整的經濟新聞來回答問題。這個部分出題無套路可循,是IB和A-Level學生比較害怕的類型。其中學生們遇到的第一個障礙就是經濟新聞的英語閱讀理解。我們經濟老師經常開玩笑說,自己每次上課,半節是經濟,半節是英語。
確實,在歷年考題給出的經濟新聞中,經常會出現學生不認識的關鍵單詞。這個時候其實并不需要慌張,學生在仔細閱讀上下文做簡單的推測即可拿到大部分的分數。這個技巧其實是在雅思閱讀里也是經常需要應用的。
例如,有一年文章中出現了“boycott”,并讓學生解釋boycott會如何影響越南對中國產品的進口。很多學生一看到這個陌生單詞就立刻放棄了這道題。其實在這種情況下也是有掙扎余地的。學生只需要判斷這個詞的性質,“好”或“壞”,“好”即為鼓勵進口,“壞”即為抵制進口。在老師的要求下,學生根據前后文的簡單語句成功判斷出此處boycott大概的意思為抵制進口,那么接下來就可以順利分析得到:越南消費者抵制進口中國產品,導致這些產品需求下降,價格下降,銷量減少。
這樣的練習在備考的較后沖刺階段必不可少,一方面是可以教會學生應試技巧,另一方面也是幫助學生建立信心。知道了這個小竅門,學生在遇到陌生單詞時的心態也會有很大改善。不再出現因為看不懂單詞導致緊張、恐慌,繼而發揮失常的情況。
來源:國際學校網 本頁網址:http://www.fspmw.com/a-level/wenda/199322.html
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