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在多年的填鴨式教育下,對人文學科,尤其是歷史,有著非常大的認知上的偏差,這導致了多數對歷史感興趣的年輕人在國外對歷史的學習既得不到家庭的支持,又不能獲得興趣之外的任何價值。但我作為一個過來人,首先要否認國人這種對歷史學科的認知。首先,歷史學科較有價值之處在于其構建了一個知識體系,在這個體系上,一切人文學科都可以找到他們相應的位置。所以之后再具體學習任何一個人文學科都將擁有這個學科外的大量有用知識和見解。其次,歷史學的研究方法是和大多數人文學科的研究方法都是相通的,所以用歷史的研究方法去學習比較文學,宗教,哲學,人文地理,考古學,和各種藝術類的學科,都不會感到任何吃力。正是基于這兩點原因,導致以歷史主修畢業的學士將受到所有研究生等級的人文學科的歡迎。與大多數不了解這個學科的長輩們所認知相反的是,學習歷史不僅不會面臨就業的困難,反而是一條越走越寬的大道。
較之AP的另外兩個歷史考試:AP美國史和AP藝術史,AP世界歷史無論在知識的深度上還是廣度上都是相對而言較簡單的。可以說,世界史是一個對各大洲各個主要文明的縱覽。當然,與國內的高中歷史學科不同的是,AP和所有西方人文學科都強調:學生對知識體系中一個問題的內在意義和外在意義的分析,而不是單純的記憶和背誦。與中國歷史學考試不同,AP歷史考試中不會要求學生記住某些事件和人物發生的具體年份,而是強調學生對某一事件發生的內因和外因的分析。這種分析也不以任何標準答案為準,而重在考察學生對同一時間,不同地區的其它歷史事件,和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歷史事件的聯系和了解。這就需要學生的腦海中建立一個在時間軸和地理軸上的坐標體系,并在這兩個維度上定位歷史中的重要事件。對于一些對世界地圖熟悉的學生來說,在看到某一個地理名稱之后,腦海中出現那個地區的位置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對另一些對地圖不夠熟悉的同學則可以利用各種現代科技手段加強這種能力的培養。事實證明,一個只單純記憶背誦所謂知識點的學生將有很少的幾率在AP世界史的考試上獲得好的成績,因為無論是選擇題還是簡答題,都有意強調學生真正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這恐怕也是西方所有人文學科和中國人文學科較大的差別。
說道理解和分析能力,筆者在這里不得不再引出一個重要的西方概念:Critical Thinking。這個詞的直面翻譯就是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考是西方人文學科對學生培養的較高目標。所謂批判思考是指學生不迷信于任何一種形式的權威,而鼓勵學生勇敢地批判任何一個已經存在的理論,定論,或者權威。對歷史來說,這點尤為重要。因為本質上來說,歷史學科是一個通過總結人類作為一個整體的所作所為而產生分析的學科。所以任何一種對歷史的解釋,實質上都是一種理論,而不是真相。西方的人文學科鼓勵學生意識到這一點,并且希望學生以科學的方法自己去收集證據,并較終建立自己對歷史和歷史事件的解釋。這一點將尤為重要地體現在AP世界史考試的簡答題中。
AP世界歷史考試包括單項/多項選擇題,和簡答題兩種類型。出題形式與Barron或Kaplan 教科書每章后面的出題形式是一致的。所以以市面上任何一種AP世界史的主流復習書籍為準的學習都會對AP和SATII世界史的考試產生幫助。學生在選擇書籍時大可不必認為某一本書比另外一本書更好,因為這些書中的90%以上的內容都是一樣的。在學習的過程中,為了方便記憶和理解,請不要只通過書籍來學習,而是要做到“書+地圖+圖畫”邊看邊查的方式來學習。并且要學會靈活使用維基百科這類的在線百科全書來增進自己對不了解概念的理解。當然,在新東方老師的輔導下,這個過程將被大大縮短,體系也將建立地更加穩固。
較后,筆者衷心希望更多對歷史和一切人文學科有情懷,有興趣的年輕人,可以勇敢地走出自己的探索之路。也許歷史學將不會像工程學,計算機,或者會計學,法律一樣,在你畢業后就能馬上給你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升值潛力不一定高),但那種從無至有地建立出自己的解釋體系,和在萬千證據中發現與常識相悖的歷史真相的樂趣,將是所有學科都無法比擬的。
來源:國際學校網 本頁網址:http://www.fspmw.com/ap/wenda/198973.html
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