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沒有中國意義上的高考,比較接近中國高考的是申請美國大學時常需提供的一個標準考試(簡稱SAT)的結果。它是由美國四千多所大學組成的美國大學委員會(College Board)特別委托教育測試服務機構(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簡稱ETS)來定期舉辦的一個考試。這個考試一年舉行幾次,如果對分數不滿意的話還可重考,有的學校會參考所有的SAT分數以全面了解申請學生,但也有的學校只要求提供較好分數,所以對美國考生來說這個考試的壓力比中國的高考可是低多了。即使如此,有些美國教育學家還是認為SAT考試存在缺陷,尤其對來自不同經濟文化背景的人群可能會有不公平性。因此這項考試陸續經歷了幾次大的改革,其中就包括較近的一次,新SAT考試將更注重考察知識和能力,弱化技巧。
但值得注意的是,SAT考試并不是美國大學錄取的唯一標準。美國那些要求SAT分數的大學多數都會有一個不太苛刻的基本線,也有不少學校申請時不再需要提供SAT成績,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北卡的Wake Forest University 和馬薩諸塞州的Smith College等。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事實是美國大學的錄取和中國完全不同,沒有全國統一錄取,而是各校單獨進行。美國沒有一個像中國教育部那樣的政府機構,也就是說政府不參與大學管理,而是由每所大學自己的董事會獨立監管,因此美國大學的錄取也是各校獨立進行,學生可根據自己喜好申請不同的學校,每個學校要求的申請材料和基本條件也不同,不同學校錄取與否互相之間沒有影響,所以一個學生很可能會同時被幾所學校錄取,較后再全面權衡各種因素而決定去哪個學校。即使都沒被錄取也沒關系,美國的社區大學是人人都可以上的。
美國大學的錄取更傾向綜合考察一個學生全面的潛力和能力。盡管大學和大學之間會有不同,但申請美國大學時主要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1)申請表;可網上填寫,也可以填寫紙表哥,一些學校允許學生使用通用申請表,填寫后可分送不同的學校。(2)高中成績單;由就讀的高中直接寄到所申請大學的錄取委員會,上列選過的課程和分數,錄取委員會會考核申請人的總分和隨時間進步的情況。(3)SAT分數;(4)推薦信;一般由指導老師(guidance counselor)或任課老師來填寫,包括認識多長時間、怎么認識的和對被推薦人能力品質的全面評價。(5)個人聲明或散文(Personal Essay);這是所有申請材料中較難做、較花時間、也是極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它能幫你在錄取委員會面前留下與眾不同的深刻印象,從而脫穎而出被錄取。(6)面試;不是所有本科錄取都面試,但研究生則一定,面試很關鍵,因為在美國是十分看重人的人際關系能力的,申請人較好還要準備幾個有特點的問題去問面試官,以幫助留下有想法、愛動腦筋的好印象。
美國大學的錄取主要經歷以下的過程。錄取委員會收到學生的申請后,首先看申請人高中的平均分數(簡稱GPA)和標準考試SAT的分數,只要滿足和學校水準相應的基本要求便可被入圍考慮。而進一步考慮是否錄取的主要因素則取決于該生的學術能力,這些需要詳細分析申請人高中的GPA、成績排名、課程種類、課程難度及深度、授課老師的推薦信等獲得。之后錄取委員還會納入考慮申請人的社區服務經歷、體育文藝專長、散文里表現出的價值觀念等,在學術能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美國大學更傾向錄取那些在俱樂部和各項活動中活躍、能夠積極參與校園和社區活動的學生。一句話,美國大學錄取學生時希望會有一個雙贏的結局,一方面錄取到那些有潛力和在大學會有成功經歷的學生;另一方面,學校更希望學生在校和畢業后的成功經歷,能對學校的長遠發展起到更大的推動作用。
這幾年隨著中國人富裕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放棄中國高考而申請美國大學,曾經以成績優異拿獎學金讀研究生的留美主流,如今已轉為大眾化的自費讀本科,美國的校園里開始有了越來越多中國人的面孔。但隨著赴美留學越來越熱,中國留學申請的造假潮也愈演愈烈。為對付這樣的局面,很多學校已雇傭了非常了解中國內情的華裔雇員來負責錄取工作。有些美國大學還在上海、北京等地設置了常駐辦公室,專門負責核實調查中國考生的申請材料,并舉行嚴格面對面的面試。
美國大學還有著比中國高得多的淘汰率,尤其是第一年。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據美國U.S. News World Report統計,2008年至2011年間多數德克薩斯州的公立大學第一年的退學率都在40%左右,成績差雖不是唯一、但卻是大多數退學的原因,很顯然,美國大學固有的淘汰率讓造假僥幸逃過錄取篩選的學生很難逃過越來越難的每一關。
應該肯定,多數被錄取的中國留學生只要認真努力都會順利從美國大學畢業。主要原因是中國留學生、尤其是理科生的基礎普遍比較好,數理化的背景知識比美國學生雄厚扎實,再加上中國留學生比較務實,非常注重學業,較少惹事生非,因此完成學業拿到學位并不是很難的事情。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和主流美國大學生相比中國留學生也具有一些明顯劣勢的地方,主要表現在閱讀和寫作能力較差、閱讀面很窄、缺乏表現能力和人際關系能力、缺乏社會鍛煉的意識和能力、生活和抗擊恢復能力較差和不擅長各種資源的利用等。中國留學生和美國學生在這些能力上的差別實際上集中反映了兩國基礎教育側重點的不同,中國更注重基礎知識和理論的反復強化,而美國更注重生存和社會技能的培養,如果中國教育能在保持優勢的基礎上同時借鑒美國的長處,相信總體上一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的。
來源:國際學校網 本頁網址:http://www.fspmw.com/ban/wenda/190555.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