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校網
    咨詢熱線:
    您現在的位置:國際學校 > 首頁 > 國際班 > 國際班問答中國學生出國留學干什么去了?

    中國學生出國留學干什么去了?

    INTERNATIONAL SCHOOL INFORMATION
    國際學校網    http://www.fspmw.com    2015年12月13日

      如果你對現在留美的中國學生說:“你們順著父母的指示學幾個狹隘的專業,在社會生活中自我隔絕,和美國人沒有溝通,對美國社會缺乏了解,留美無異于虛度青春。”那么,他們肯定會振振有辭地辯解:“不是我們不和美國人接觸,是美國人排斥我們。”

      比如,Delaware大學的一位中國學生訴苦說,在一門課上,教授無視她的問題,只聽美國學生的問題。在另一門課上,她參與一個小組的計劃,但大家對她熟視無睹。表面上歡迎,實際則搞另一套。這些經歷讓她終生難忘。類似的經驗積攢起來,就更把中國學生逼到一起了。

      這類牢騷,在老一代留學生中并非沒有,但相對比較少。而且總發這種牢騷的,較終事業不得志的比較多。要知道,老一代留學生的境況要艱苦得多。當時中國屬于赤貧的國家,這些留學先驅也是赤貧之人,去美國仿佛劉姥姥進大觀園。那時美國人對中國也遠沒有現在的尊重。另外,他們的文化準備也比較少,英語不如年輕一代好。凡此種種,都影響了他們進入美國社會的信心和能力。但現在看看,他們大多數在美國安家立業,事業成功。

      我并不想否認這位中國學生的牢騷的根據。但是,根據我個人經驗的判斷,更大的可能是她初來乍到有些文化上的誤會,或者把偶然的事件夸大成普遍現象。美國有許多問題,但畢竟是個移民國家,對移民或外國人還是頗為接納的。我的一位朋友在香港、新加坡生活工作過一段時間后來到美國,住下就不想走,寧愿放棄香港、新加坡更好的機會。她的理由很簡單:她的英語不好,在香港和新加坡感到抬不起頭來,在美國則一點也沒事。許多中國人其實都有同感。象我這種學英語晚的,口語很差,現在回國講英語也有壓力,但在美國就沒壓力。只要你能表達,美國人一般不會因為口音而變成勢利眼。這里確實是個兼容并包的大熔爐。

      許多剛出來的中國學生,恐怕低估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當你覺得自己說得很清楚時,聽的人也許還糊里糊涂。我剛來美國時把tradition(傳統)念成transition(過渡),錯了一年也不自知,而那一年我還特別喜歡討論“傳統”的問題。聽者怎么可能明白呢?那些沒有太多和外國人接觸的經驗的人,更是不知所措,只好選擇躲避了。教授有特殊使命,在課堂上往往要借著回答某個學生的問題說明自己的幾個要點。如果學生的問題言不及義,只好繞開,以保持課堂的效率。作為學生,較好的策略還是課下一對一地追問。另外,如果平時不參加社會活動,和同學沒有建立什么紐帶,上課一起做計劃也難免感到孤立。當然,有時你會不幸碰到不友好的人。對方并不是因為你的人種和文化對你有惡意,而是不喜歡你本人。所有這些,都不構成躲進中國人的小圈子里的理由。

      其實,對來自不同種族、文化、國家的人有陌生感、隔膜感,乃人之天性。出國留學的目的之一,難道不就是跨越這樣的鴻溝嗎?幾年前,我班上一位優等生告訴我,她家三代人,都住在一條街,從來沒有出去見過世面,二十歲以前準生孩子。她是第一個例外。我們中國人談起美國來,心里多少都覺得人家很不得了。其實,普通的美國人,許多就是這種很閉塞的小老百姓,和外國人接觸信心不足。他們見了你板著面孔,也可能是心里緊張、不自信。你主動一些,對方經常在第一時間就滿臉堆笑。

      總之,出門在外,是一個了不起的文化冒險,一切都不容易,但也不應該什么事情都往負面的方向想。美國有個網友不久前討論移民的成就時說:“那些敢于冒生命的危險、破壞了法律而來到我們這里的人,智商一定超高。我們美國人不可能斗得過人家。”這說的是非法移民,但也反映了美國社會對移民的尊重。所以,中國的留學生應該建立這樣的信心:我們敢出來闖蕩的是強者。要以強者的開放心胸跨越文化鴻溝。要知道,留學較大的一個好處,就是為年輕一代提供了建立國際人際網絡的機會。這種個人的網絡,是日后參與全球化競爭的重要本錢。

    來源:國際學校網 本頁網址:http://www.fspmw.com/ban/wenda/190617.html

    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相關推薦:
    咨詢電話:400-8080-302 官方微信
    • 郵箱:jiangyue2012@qq.com
    • 網址:www.fspmw.com
    • 合作:QQ 1009625532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育龍國際學校網 2010-2024 滬ICP備13002341號-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