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圈的名媽-傳統教育老校長、國際教育新家長的乖媽就寫了一篇介紹世青學校家長會的博客文章。后經專業媒體轉載并+上了吸引眼球的題目 《國際學校家長會,驚呆中國家長》使得文章在當年流傳甚廣,不少圈外家庭也由此關注到了國際教育這條原本極為小眾的非主流成長道路。
開個家長會能有新鮮的?還驚呆了?不就是班主任傳達上級指示精神,介紹班級近期情況,表揚先進,批評落后嗎。。。
對于知識和見識都足夠豐富的國際教育家庭來說,開個家長會就驚呆了?確實還談不到。不過會感覺新鮮是絕對的,哪怕當家長的揣著牛津大學的文憑或者本身就是做校長的人。
國際學校的家長會新鮮在哪?相對傳統教育,會議分類更精細:包括Student-parent-teacher conference、Moodle/MB培訓、Coffee Morning Meeting、 Parent Workshop、Open House、Demo Class & Parent - Teacher Conference,當然還有必要的新生家長會、分年級分課程項目專題會、家長義工組織的集會。。。
上周和好友同步參加各自孩子學校的家長會。朋友開了三個多小時,大會聽各級領導講升學形勢,小會上班主任帶領家長們學習了讓孩子積極加入少先隊的重大政治意義,相信他收獲很大。只是會后想跟老師溝通一下孩子學習情況,因為班主任被團團圍住,擠不過去而放棄了。
李老師作為家長參加的國際學校家長會足夠短-20分鐘。學生家庭自選上周某一天放學后的20分鐘時段。家長、學生、班主任三個人包場,班主任使用表格方式記錄了對話內容,期待學生改善的具體行為注明在表格里,三方分別現場簽字。
直觀感受:讓孩子一筆一劃的在會議記錄上簽字,那么他會認真對待老師提出的具體問題和期待的。有了尊重個體這個大前提,家校對話才是務實有效的。
家長會是學校的橫切面,它展示出一個學校的風格和態度,也反應家長群體的素質。說工作忙不參加,那就失去了在家校互動中了解孩子情況的機會。嫌遠?看看人家定期要飛到美國開家長會的。
不得不承認,不管國內的國外的、體制內的還是體制外的,只要是全日制學校,相對于家庭來說永遠會是強勢的一方,這是再聰明睿智的家庭也無法改變的現實。
論壇上某私立學校的老板發言:“我跟家長說,你們都是成功的企業家,沒時間管孩子,那把孩子交給我,我給你們培養成商業領袖。。。” 聽到時大跌眼鏡兒,作為從業者和家長都完全無法接受這種觀點。
正因為這種教育價值觀的流行,才造成了那么多中國家長在子女教育過程中的長期缺位。沒有家校配合,單靠學校的培養,期待孩子畢業就是一個未來世界的領袖,開玩笑嗎?當自己是沃頓商學院[微博]不成?
不管何種教育序列,家庭才是子女培養的關鍵,家校配合永遠都是學生成長的重中之重。家長會則是學校和家長溝通的主要橋梁。個人不喜歡那種動不動就給學生打標簽的家長會;孩子需要的是具體的幫助,而不是空談教育理念和方法。
李老師想轉發我一篇記錄家長會的博文,我覺得那篇不適合公開。因為李老師這個訂閱號太火爆了,怕孩子被外界過多關注,但也希望自己能做些“貢獻”。于是想出了折中辦法,就是我再寫一篇文章,所以就有了下面這篇。
我有兩個兒子,這里用大J和小J來表示他們的名字,這是第一次用這個稱呼。大J在7年級,對我這個愛在網上嘮叨的媽媽表示理解,但他自己并不喜歡被太多熱心的叔叔阿姨們所關注,這個問題我們都是坦誠不公的溝通過。如果我要發表跟他相關的,我會經過他的同意。小J,跟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現在在1年級,有沒有我,他自己也會讓自己很popular。我寫這段就是想說,希望大家關注內容本身,而不是我的兒子們都是誰。
今天想說的就是對家長會的一些感受,公立校和國際校的,談不上對比,就是我內心所感受到的不同。可能有朋友看完會說我們公立校就很好,可能會說公立校一個班四五十個孩子等等..。。這些都不是我想對比的,還是那句話,只談我的感受。(背景:大J在公立校上了1年學前班,5年小學,小學其實算不錯的了,環境好,小班制;小J在蒙氏雙語園上的幼兒園,直接進了國際校讀1年級。)
連續兩周,參加了兩場家長會。7年級的家長會先是兩堂公開課,然后就是跟預約好的老師一對一見面,每位家長十分鐘,時長4小時,話說老師相當辛苦。
公開課我的感受提一下,那就是我很羨慕孩子們,羨慕他們能有這樣的環境、這樣的老師,羨慕他們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去,羨慕他們有這么多參與的機會。哪怕你是個性格內向的孩子,你在戲劇課上,你在英語課上都有同等的機會去嘗試。以前參加公立校的公開課,孩子們都是提前練習好了的,老師們定時上場,咔嚓咔嚓表演完畢,除了整齊劃一,別的感受似乎沒有。
因為我們的公立校范圍甚廣,有走在前沿路線的,不是沒有聽說過,但..。。去那些學校又是遙不可及的。我們學校的公開課是趕上什么內容聽什么內容。當然,也有準備的成分,譬如學生們都笑老師為什么今天穿上了西裝?
我去年感受還沒有那么強烈,今年不知道為什么突然覺得怎么這么不一樣呢?努力找回了一些在公立校當家長時的回憶,回憶開始變得模糊,或許本來就不清晰。
在公立校時,開家長會先是雞皮疙瘩一地,然后等著聽哪方面表現好的有自己孩子的名字,等著看優秀作業,等著聽學校事跡。結束之后,基本跟老師沒有溝通。
記得某年,我去問班主任老師大J的情況,班主任老師語重心長的說:“他習慣有些問題”。然后就完了,我不知道習慣有什么問題?不知道哪方面習慣有問題?但是,不好意思多問,雖然我也是在外企打拼過,但內心里也是怕老師的。我在公立校時就是個特別“內向”的家長。在此,感謝孩子們又把我拉了出來,變得愛說愛問了。
大部分人認為,外教只會表揚孩子,孩子永遠都是較好的。但我經歷的幾次家長會,真不是這樣的。如果孩子有問題,外教會直言不諱。譬如,這次數學老師就說大J不夠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從測試上看,他應該有些問題,但是去問他,他都說沒有。數學老師說希望他多去問問題,并建議他每周五都去math clinic去找他。
大J在部分課上不大積極,這個問題曾經被其他科的老師也說過,說他和老師的溝通比較少。英文老師說他各項表現都不錯,正如我在公開課上所見的那樣。拿出他的作業也評價了一番,說了一些他的小問題。我問英文老師,他現在的水平距離上一個級別有多遠?老師很直接,說比較遠,認為他更適合在現在的班級,現在這個班級所講授的內容更適合他。
要知道,合理的期望值對我和他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還見了另外一位老師,這位老師說的問題更加直接,她不希望大J在課堂上被其他幾個孩子所分散精力,希望他能排除干擾,找到較適合自己的位置。她說的這個問題因為涉及到他人,所以不多說。她肯定了大J在這門課上的進步,認為他還是可以接受一些挑戰的。這條是我沒有想到的,也是第一次聽老師說起。
不管孩子能否改變,我也很感謝老師告訴我這些。而且,上面所說的每一條,我都能和自己兒子對上號,確實是他。記得在我們離開公立校的時候,某位老師給大J的評價,其中的一條評價我至今不能接受,因為我的孩子不是那樣的。甚至今年因為某些事情回校的時候,老師還短信我,問我孩子是不是變得堅強了?我終于回復了,我說我的孩子一直都是一個內心堅強并堅定的孩子,他能吃苦能扛得住挫折。轉學后盡管課業負擔比較重,又需要適應全英文環境,但他還是那么快樂。
回家之后和大J談了這些問題,也調整了一下目標。我知道,有些很難改變的,我們只能盡力去提高。我告訴他,人的性格雖然不能改變,當然也不需要去改變,你身上的優點大家都看的到。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能量區,希望你能自己慢慢走向一個比較高的能量區,你一旦去做了,或許會看到不同的天空。(這個“理論”來自于我較近上的一個課哈,班門弄斧了,就是鼓勵他唄。)也跟他舉例說了一些事情,包括我自己的。自從轉學后,我們娘倆變化都很大,他變,我也在調整中。我現在需要做的還是多接納和多鼓勵。
這次見到的老師不多,但卻對我有些觸動,可能是因為我也逐漸融入了這個環境吧。不談分數談問題也是我們家長會的主調。有時候,分數可以掩蓋很多問題,分數也可以忽略掉很多孩子的優點。
比如數學,5年級以前,90分以下的孩子不多見吧?大家都在90多分,表面繁榮。現在學習IB數學,孩子的很多問題就開始暴露了。很多人覺得公立校孩子的數學頂呱呱呀,可我們在國際校的第一個學期就開始有不同的問題在暴露了。當然,這比較個人化一些。我覺得問題出來了是好事,今年的數學其實比起去年已經在進步了。
我有個網友留言,非常有代表性,我摘抄了一段:孩子轉學這兩個月(公立轉國際),越發覺得一個正常的環境對孩子是多好。我家在公立屬于很省心的。轉學這兩個月卻讓我大跌眼鏡,發現一些問題。不是自理能力那些什么,那些都是小問題。只是覺得以前其實關注孩子內心也不夠。一直得到學校好的反饋,孩子活潑,上進,自覺。
而這兩個月,新老師是真的在觀察孩子內心世界。也因此讓我們知道了一些以前學校的事情,詫異壞了。覺得那時候把時間用在匯報每次這個那個的成績上,大聊特聊孩子拿個什么獎項回來,說不出來的感覺,而這次的發現讓我自責。但以前是真的渾然不知,因為一切看起來都很好。(非常感謝她的真誠留言)
不關注分數而關注個人發展,繼續說說國際學校一年級的家長會
小一的家長會形式和內容上都不同,小一以homeroom teacher (班主任老師)為主。每個家庭被安排了20分鐘與老師見面,家長和孩子都在場。聽說還有延長至30分鐘的。老師會給家長一份progress report, 包括以下幾項:
Self-Control-Interpersonal
Self-Control-School Work
Effort & Enthusiasm
Perseverance
Social Intelligence
Completion of Assignments
評估標準有:Exceeds expectations; Meets expectations; Progressing; Improvement needed。
小J是個特別活躍的孩子,特別愛說,語言上也要強一些。老師對他的優點非常肯定,說他可以熱情的參與到各項學習中,愿意接受多點的挑戰,也能準時完成作業等。更多的時間老師是在說問題,并且拿出張表格來。我本來以為那表格需要我來填寫呢,沒想到的是,老師基本上都在和小J談問題和解決方案,我就變成了旁聽者,嗯哈了幾句。不大利落的英文也瞬間被他們整到了溝里。
老師指出了他的兩個問題,問他自己有什么想法?覺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比較好?沒想到的是,小J居然自己出了解決方案(一頭汗哈)。小J 說他需要一個額外的文件夾,放在教室后面,再有那些想法或者控制不住的時候,自己就去后面寫下來。老師說可以,說我們需要每周五review一下,并告知媽媽。
他們還商量了用什么顏色的紙來寫比較好,小J說用紅色好。老師一條條都記下了,就剩我還在干瞪眼。老師說他需要有更多耐心,回答問題一定要舉手,還告訴了他為什么要這樣做等等...。。較后,我們三方簽字了。我第一次經歷,所以可以想象我的表情哈,一定很搞笑。
我們小J就是需要慢慢學會顧及別人的感受。聽起來有點難,沒那么嚴重,誰都不完美,咱就慢慢來,一年級就是培養行為習慣的。我們的班主任老師是英國人,做事情很嚴謹,我們都在相互適應中,相信會越來越好的。很感謝老師,在短短的兩個半月,能發現每個孩子的問題并能提出解決方案,做到這點并不容易。我們班都是一幫淘孩子,有多淘,去半天就知道了(我領教過)。這些淘孩子在公立校應該一個月就會被削的差不多了,但現在老師還在苦口婆心耐心管理和教導他們。只能說,他們真的很幸福。
我有的時候很難想象小J這個類型的孩子在公立校會是怎么樣的?沒有答案,因為他沒去。他現在很快樂,雖然有時候也犯些小錯誤,但是在他心里,學校特別好,他也不想再回到幼兒園。我之前一直認為他會想回去呢。
這次家長會以班主任為主,如果家長們想約見其他老師,可以單獨預約。我就單獨預約了他的另一位給他上小課的英文老師,時間都約好了。
來源:國際學校網 本頁網址:http://www.fspmw.com/ban/xuexiao/190853.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