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19日,由廣東教育學會中學地理教學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第二屆廣東省中學生地理研學旅行成果交流展示活動在珠海北師大校區(唐家灣鎮)舉行。本次活動共有來自全省各地近300名優秀學生代表組成72支隊伍參賽,圍繞學生家國情懷與地理實踐力培育的活動主題,以4人小組為單位進行野外考察、社會調查,撰寫研學報告,制作PPT進行小組匯報和答辯。較終我校8名學生表現優異,分別榮獲高中組一等獎和三等獎,黃嘉永老師榮獲“優秀指導老師”
獲獎情況如下:
一等獎:E19歐錦謙、E19傅詩韻、E19湯子喬、D5周祉融
三等獎:DNS2溫曉宇、DNS3葉栩彬、D7朱影彤、D11葉飛揚
指導老師:黃嘉永
附:歐錦謙同學的研學感想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地理要躬行——研學旅行感想 E19歐錦謙
期待已久的地理研學旅行圓滿地結束了,首先很感謝組委會提供的寶貴機會,學校的鼎力支持,帶隊的黃嘉永老師辛勤付出以及小組成員們的團結合作。較終欣喜十分,我們收獲了一個出乎意料的好結果,但同時亦意識到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依然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
平時我們學習地理,大部分是來自課程的要求,在課堂中領會老師傳授的知識點,又或是埋頭鉆研地理題目,看圖看材料分析得出答案。也許這算是應試的模式,但不是學習地理的絕佳正道。地理地理,地球的道理——地球歷經多少千百萬年的變化發展,才凝練成一幅圖一段材料一道題,其實我們從中汲取的知識是很貧瘠、很表面、很淺層的。這次旅行,我們用腳步丈量淇澳島與唐家灣古鎮,親身體驗自然與人文的獨特魅力,接觸了我們可能在課堂上難以涉及的內容:例如紅樹林適宜在灘涂泥地里生長、無瓣海桑與互花米草之間爭奪自然資源、日晷模型如何制作、屋內設計風格如何體現人物的思想等等。于我而言,每一次與旅程中未知的地理世界邂逅都像是一場場美麗的意外,僅僅坐在教室學習地理面對著一道道黑白試題,確實會錯過了許多無窮無盡五彩斑斕的風光。
發現地理的奧妙,不僅要敢于觀察、敢于思考,更要敢于動手、敢于突破、敢于挑戰。當今這個信息爆炸時代,敢于質疑,親自探尋真理,才能踐行省實倡導的那句“格物致知”的巍巍訓言?疾烨埃一藘商觳檎耶數氐牡乩頎顩r,又和小組的成員一起共同查找與考察地相關的學術論文,例如當地的生態可持續發展現狀、當地產業發展所面臨的瓶頸問題。然而,我們進行成果展示中并沒有完全(幾乎沒有)參考之前搜集的論文資料,因為在考察的過程不斷建立起屬于我們的思路,緊扣邏輯,循序漸進,通過清晰的數據、條理的推導,支撐我們所觀察、所探討、所論證的問題。幸虧一路上回想起老師的叮嚀,我們小組成員積極地透過現象看本質,抽絲剝繭,憑著求知的欲望深究到底。多得大家的默契配合,分工得當,我們才能在緊湊的賽程中發揮水平,在省內優秀代表隊中脫穎而出。
誠然,我們也意識到與其他學校代表隊之間較大的差距。例如,檢索信息、梳理綜述的能力仍然很薄弱,遇到詞不達意、表達冗長煩贅的情況多;又拿繪畫旅游線路圖而言,我們缺乏百分之百科學嚴謹的測量,缺乏繪圖時的美觀性;再就時間的把控來說,我們實地考察所花的時間普遍較長,準備成果展示中各部分也比較拖沓,較終也出現了些許紕漏,盡管我們檢查多次,但還是未能完美地呈現,實屬遺憾,但我們也從中得到了教訓。長遠來看,學習地理絕非一朝一夕,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與沉淀,跳出自己原本熟悉的領域,亟需以謙卑的態度、以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決心接觸不同的技能來武裝自己,我相信對日后一定是非常實用、非常有價值的。
較后,感恩能擁有珍貴的機會踏足大自然、感受風土人情,感恩能開拓視野、增長見聞,感恩非常充實地學到了大有裨益的東西,感恩我的合作能力、應變能力、思辨能力得到進階式的提升。將來,希望自己能多細心觀察身邊形如“日暈天將雨,月暈午時風”的地理奧妙,多通過自己的視野解讀這個美麗的星球,“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地理要躬行,不怕苦不怕累不畏難,用實踐發掘地理無限而又唯美的樣貌。
世界那么大,總要去闖闖看看。
【報名信息】
免費電話:400-8080-302
聯系人:歐陽老師 手機:17310788597 微信:Anne8597
江老師 手機:18017921033 微信:jiangyue2046
來源:國際學校網 本頁網址:http://www.fspmw.com/gdss/200648.html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電子郵箱:jiangyue20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