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校網
    咨詢熱線:
    您現在的位置:國際學校 > 首頁 > 國際課程 > IB課程 > IB問答怎樣認識一個漢字?IB課程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怎樣認識一個漢字?IB課程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INTERNATIONAL SCHOOL INFORMATION
    國際學校網    http://www.fspmw.com    2018年07月30日

    IB課程較重要的是兩點,一是思維方式,一是語言。中國傳統教學習慣死記硬背,喜歡標準答案,學習往往比較被動,喜歡等著被督促,在探究型學習和好奇心上有所缺乏。
    基于這一點,我們在二三年級學習字的時候也采用了IB特有的探究方法(探究:亦稱發現學習,是指在學習情境中通過觀察、閱讀,發現問題,搜集數據,形成解釋,獲得答案并進行交流、檢驗)。讓孩子在探究中掌握學習的方法、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對學校的濃厚興趣,為孩子成為終身學習者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本次探究中我們依然遵循六大探究模式:
    1.前期評價:下面哪個字正確?孩子們各持己見,爭辯不休
    在寫“染”字時,我發現許多孩子將右上的“九”字寫成“丸”字并形成這個錯誤記憶,很難改變
    有自信才敢于質疑、探究。自信不是建立在“我認為”,而是“我如何認為”并使大家認同基礎之上的。在PYP的前期評價中,收集、歸納、表達觀點能孩子培養自信心。與此同時,也能讓孩子們領悟到合作的價值,聆聽和尊重他人觀點(即使是不同觀點),鍛煉溝通、交流的能力。
    2.搜索資料:老師不直接告訴答案,鼓勵、引導孩子自己進行探究、分析,篩選、截取關鍵、有用的信息

     


    孩子們在上網查找資料、歸納、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并提取關鍵信息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知道要學習什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學習。我們不能將孩子的腦袋當成口袋,直接灌進我們已知的知識,而是應該通過知識的獲得過程讓孩子們知道如何去發現新知,以什么樣的態度和方式去發現新知。
    有了這樣的“漁”,他們的未來才會是富足的,而未來他們手中的魚,今天的我們可能根本就聞所未聞。在這種觀察、質疑和發現的過程中:如何找尋關鍵內容、如何闡述自我觀點、能否傾聽并尊重他人意見、如何分工合作......十種目標品質得到了很好的養成機會。
    3.分析資料:PYP不是死記硬背每一個字,而是將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構建和思考
    從網上得到許多信息,孩子們爭搶著說出自己對這些信息的理解
    正是在這種沒有定式、沒有固定路徑、沒有唯一答案的探究中,每一個孩子都有了與眾不同的機會,都有呈現和展示自己獨特成就的機會。
    尤其可貴的是,PYP能推動孩子們的自主探究,是他們自己實施的尋找、發現、構建和思考,不是老師教給孩子們“你們應該找到什么,它們之間的聯系是這樣……”

     


    在這種優秀的PYP課程理念實施和引導下,每個孩子都有了從自信到積極反思、再到自信的良好情商發展軌跡。而這種勇敢行動、積極反思推動下的自信,又會立即呈現在孩子的下一次探究以及他所涉及的其他生活和學習領域之中。
    4.深入探究 :再進行深入分析較后形成解釋
    染:形聲。從水,雜聲。一說從木、從水、從九。會意。古染料多來源于植物,故從木;染料須加工成液體,故從水;染須反復進行,故從九。本義:使布帛等物著色。
    語鈿說:我知道染字為什么是木字底了?因為古染料都是從草木中提取的;為什么是三點水?是因為染料必須用水。
    吳琦說:我也發現了染字為什么右上是九?因為要經過九道工序。
    5.建立聯系: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PYP中的問題都是開放性、審辯性的,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比如PYP的一個主題是“水”,這就不是一個問題,而是通過主題給出,設定了一個思索的起點。從這個起點出發,讓孩子們自主去發現問題,并自主地解決問題。

     


    再如:“這個字念‘孝’。”無疑,這只是記憶性、機械性的傳授,PYP則會引發如下思考:
    從“孝”這個字,還能關聯到什么?
    這個字為什么這么寫?
    其他的字是不是也是這種造字方法?
    上下結構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另外一個思考的分支:孝的方式有千萬種,為什么要孝?某個人是怎么孝的?讓探究者達成記憶的知識點已經絕非一個孝字了。
    更關鍵的是,這些豐富的知識點無需刻意記憶,而是讓孩子們在關聯線索的展開、深入和不斷發現的好奇、好玩與高漲的熱情中自然而然地完成內化的記憶。孩子們會發現許多字也是同樣的造字法——會意字。
    6.采取行動: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為了使孩子更深刻地理解這個“染”字,師生決定親自動手染布, 看看是否真能通過這個染布的過程將“染”字演繹出來。
    通過請教、上網查找資料,孩子們了解到了扎染的方法并有了新奇的發現——扎染就真的像“扎”字一樣,將布用不同方法捆扎就會染出不同花色,孩子們為自己的發現開心雀躍。
    成功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此次活動讓孩子加深了對探究的熱愛、對實踐的興趣!
    經過辯論、探究、實踐,孩子們對“染”這個字,及其相關詞語“扎染”、“浸染”、‘染污“等的意義有了自己的理解,這樣的學習無疑是輕松的、快樂的。不需要背答案自己就能理解和解釋,孩子們也有極大的成就感。

     

    咨詢熱線:400-8080-302

     

     

     

    來源:國際學校網 本頁網址:http://www.fspmw.com/ib/wenda/198986.html

    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相關推薦:
    咨詢電話:400-8080-302 官方微信
    • 郵箱:jiangyue2012@qq.com
    • 網址:www.fspmw.com
    • 合作:QQ 1009625532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育龍國際學校網 2010-2024 滬ICP備13002341號-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