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校網
    咨詢熱線:
    您現在的位置:國際學校 > 青島赫德雙語學校 > 學校動態

    赫德心理課 | 培養學生成為精神富足、有責任感的世界公民

      赫德心理課 | 培養學生成為精神富足、有責任感的世界公民

      在教育行業工作多年,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家庭對話:

      家長問:“你將來想做什么?”

      孩子說:“我不知道。”

      然后家長就很抓狂:“你都多大了,連將來想學什么、想做什么都不知道?”

      但不得不承認,這就是當下多數中國初、高中學生家庭的現狀。

      2021年,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與新華社針對全國30萬中小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當今時代,年輕一代普遍產生了學習沒動力、生活沒興趣、社交沒能力、生命無意義感等現象。

      確實,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有困惑與迷惘,而這一代人更是面臨著國際化、世俗化、網絡化、個人化的中國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所以毫無疑問,在這個變局時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心理課程也成為了青島赫德學生從初中開始的必修課。

      “世界衛生組織界定青春期為12-20歲的青少年,他們處于由童年向成年的過渡階段,是生理、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由不成熟逐步趨向成熟的發展過程,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關鍵節點,因此這個階段由專業老師進行干預引導,對孩子的健康發展非常重要。”青島赫德初中部心理老師劉景瑤如是說。

      劉景瑤

      青島赫德初中部

      心理老師

      北京師范大學碩士

      擁有國家級心理咨詢師證書

      曾擔任考研心理學授課講師

      但具體青少年時期都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青島赫德初中部的心理課程是怎樣進行的?家長又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更加健康自信地成長?我們跟隨劉景瑤老師的視角一起來了解吧。

      *為方便閱讀,以下以第一人稱敘述

      青春期,一個逐步產生

      自我意識和社會意識的過程

      青春期的孩子是什么樣子的?

      有一個回答有趣而又形象:青春期就是明明知道自己還是個孩子,還自認為是個大人了,所以你會發現很多時候孩子有很多心事不愿意溝通,開始有很多小秘密了,也會表現得不那么聽大人的話了。

      學生小A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她苦惱于自己的父母老是命令自己“你該如何如何、不該怎樣怎樣”,隔三差五的和父母爆發一場小火山,爸爸媽媽說她變得不聽話了,她自己也憋了一肚子的苦水。

      青春期的孩子很多時候就像小A這樣,盡管還不成熟,不能真正的獨擋一面,但他們萌生出了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權。

      但父母可能不理解,會覺得為什么孩子不聽話了,會不會養成什么壞習慣,是不是出什么問題了?

      其實很多時候學生自己也不知道問題在哪,就像一包巧克力豆一樣,外面五顏六色,但是去掉外皮,里面其實溯本同源,主要是兩點:

      自我意識:不知道自己是誰?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

      社會意識:不知道如何處理跟其他人的摩擦和矛盾,在尋找讓自己更加社會化的方式。

      所以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曾經懂事、聽話的孩子開始變得敏感、叛逆、甚至與你對抗,那說明他/她可能已經啟航,去找尋自我、挖掘自己的特點,定位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逐步建立起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標、價值觀等特質整合為統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與態度,自我貫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標和信仰。

      在我們看來,這是一個好現象,當然同時需要正確的引導和啟發,這也是我們心理課程的必要性所在。

      通過活動體驗去感知世界

      正如前面所說,青春期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關鍵節點,那么赫德是如何陪伴孩子走過這段旅程的呢?

      首先,我們設有專門的心理教室和心理咨詢室,其中配備了很多專業的設備,幫助學生減緩、釋放壓力的同時也豐富了課程活動。

      ✦ ✦

      ✦ ✦

      其次,我們的課程主張“親身體驗的學習效果才是最好的”。所以,在赫德的心理課堂上,我們的教學大概分為三步:

      Step1:學生通過完成沙盤、曼陀羅、螞蟻之家等各式各樣的活動去體驗和感受,同時也探索與挖掘課程所想表達內容;

      Step2:活動過后,我們會組織分享環節,讓學生將自己感受與想法進行梳理并共享;

      Step3:最后老師會輔以心理學的知識、前沿的心理科研成果或經典的實驗去論證這些想法與感受是否合理。

      ✦ ✦

      ✦ ✦

      舉個例子,心理教室我們沒有固定座位,學生自由落座。在剛開學的時候,我發現有一個同學是自己坐在一個大桌子那邊,沒有與其他同學一起坐,這也從側面反映他是有些害羞的,可能目前與其他同學關系還不夠緊密,處在不知道如何與周圍世界建立鏈接的過程。

      所以那節課的開場活動我們設置為“螞蟻之家”,我會把班里同學分為兩組,組員之間要通過肢體配合,把地上的葉子翻起來,這個環節對每個同學來說都缺一不可,通過這種團結合作的游戲,讓他很快融入到班級的氛圍中。

      另外還有沙盤游戲,這個學生可以自己做,就像在專注地玩樂高一樣,當作一個釋放壓力的過程;也可以有老師陪伴,進行觀察和引導。

      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學生在做沙盤的時候后面放了一個火山,但在前面的土里還埋了一個火山,中間是學校、警察局和醫院,整個沙盤里只放了他一個人,這其實可以反映出他的內心有些孤獨、缺乏安全感,我也通過這個游戲單獨跟他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找尋安全感。

      同時,在赫德,我們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心理檔案,也有屬于自己的測評系統,在保障學生能夠了解自我的同時,也關注學生的隱私保護。

      我們會通過定期的心理測評課,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情緒、人際交往、學習動機、心理健康等方方面面的心理狀態。

      前段時間我們做了一個內外向指數的測評,這里也要提醒大家,不要對內外向有標簽化的刻板印象,其實內外向不代表你會不會社交、你敢不敢社交,而是說你的能量來源于哪,其實我就是一個內向分數偏高的人,因為我的大部分能量來自于獨處。

      當然我們的心理課程也會與其他課程進行融合教學,比如前面提到的繪畫曼陀羅,這就是與美術課程的整合,是幫助學生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

      我們每學期也會有1-2節戶外心理課,我們會在戶外做一些行為訓練或者團體活動,從中尋找到行為上的一些問題點,并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這就是與體育課程的整合。

      在課上講到一些心理學效應的時候,我也會同步推薦一些跟這個心理學效應比較契合的作家作品,比如在講斯坦福監獄實驗的時候,就推薦了卡夫卡的作品,他的很多內容有對社會和人性的深刻批判和揭露,這又與語文進行了整合。

      卡夫卡

      荀子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止于行而至矣。明之,行也。”在這里,我們與荀子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就是把有限的課堂所帶給學生的知識盡可能的通過豐富的活動體驗拓印在他們的心里。

      通過這樣的心理課程,學生完成一個個有趣活動的同時,也學會了認知自己的情緒與想法、學會開始管理自己的情緒與意識,學會合作與競爭,學習去處理青春期所面臨一些煩惱與問題,并與周圍的世界產生鏈接。

      這就是我們心理課程的目標:

      解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青春期問題:幫助學生探索和找尋自我,確定目標感和方向性。

      培養學生成為有責任感的社會人:引導他們更好地與周圍世界相處,成為合格的世界公民。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學生的發展進度因人而異,有的學生可能跟我討論20分鐘已經把未來大學、研究生的方向都規劃好了,但也有的學生需要幾年的時間來探索。

      而且青春期孩子還有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即使定了興趣方向也可能會很快轉變,這都是正常現象,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他們不斷地進行探索。

      幫孩子建立一個物質條件豐富、

      精神世界富足的環境

      除了孩子們關于青春期小困惑、小摩擦的咨詢,我也會接到家長關于親子關系的疑惑,問題無外乎幾點,

      “感覺孩子最近學習狀態不好,是不是厭學?”

      “孩子跟媽媽關系較近,對爸爸的管教有對立情緒”

      甚至還有家長表示“小時候對孩子管教太多,覺得有些對不住孩子,很內疚”......

      在這里,我給出幾點建議,幫助家長們更好地與孩子相處,我們一起做好家校共育:

      “

      三個不:不干預,不內疚,不打罵

      不打罵不必說了,尤其青春期的孩子,家庭中不要通過這種暴力手段去進行教育,不但不利于親子關系,還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不利影響。

      同樣地,家長也不要過多地內疚和懺悔,不要經常跟孩子說你很內疚這樣的話,這有可能是他肆無忌憚地開始。沒有哪個家庭是特別完美的,家長要學會放過自己,這樣才不會把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

      而不干預,是多數中國家長要畢生學習的課題。

      前些日子,學生小B找到我探討人生,他感覺到很無聊,干什么都提不起勁。溝通中提及未來規劃,他也是覺得都可以、無所謂。隨著幾次溝通,小B的問題慢慢暴露了出來,爸爸媽媽無微不至地照顧了他的生活,小到今天穿哪雙鞋子、大到以后報什么大學、學什么專業,都為他做了長遠的規劃,活得既無遠慮也無近憂。

      小B在這種環境中還沒來得及探索自我,或者說在過于溺愛或強勢的家庭中,他的自我探索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這就是自我同一性早閉。

      “

      兩個要:要陪伴,要尊重

      雖然我們說不干預,但也并不是說完全不管,而是對父母的陪伴提出更高要求。

      每個家庭都要注意父母其中一方的關懷缺失,要么不管,要么回去就問學習成績,或者帶孩子出去玩一天買些吃的用的,都是不夠的。

      在外面打拼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視平時對孩子的關注,尤其青春期進行自我探索的階段,父母其實可以跟孩子多聊聊一些彼此關注的話題,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像個大人一樣被尊重,過程中父母也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發展需求。

      對于上面小B的情況,我們要做的,就是不僅要傾聽與陪伴,還需要聯動家庭,帶著父母一起看到家庭模式存在的問題,從鼓勵孩子做決定、勇于發表不同的觀點開始,進而給予孩子選擇的自由和拒絕的權利。

      在跟父母溝通調整家庭的陪伴模式后,最近一次小B找到我,說他越來越喜歡學校的生活、也開始參加校園活動了,他的自我探索在這里開始啟航了。

      小B的成長正體現了赫德對每個學生及其家庭的關懷,我們堅持陪伴每一個學生從認識自己到管理自己,從培養社會意識到處理人際關系,從決策的處理到青春期相關問題的解決。

      寫在后面

      青春期是學生人生中的一個里程碑,記錄著陽光燦爛的日子,也描畫了疾風驟雨的朝夕,這期間的每一天都充滿了變化與激情,更是對學生們的一場考驗與蛻變。

      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予他們成長的空間,再用愛與包容去澆灌他們,靜靜地陪伴,等待他們破蛹成蝶,成長為理想中的那個自己。

      “我們相信教育的本質是通過喚醒與激活生命內驅,推動自我、外部世界和未來社會的連接,從而促進生命自在、自如、自然、主動的成長。”青島赫德官網上的這句話,是我們的理念,更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實踐。

      編輯:Jessie Jia

      校審:Joyce Chen

      如果您想讓孩子享受高品質的教育,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參加青島赫德11月26日(周六)和11月27日(周日)校園開放日活動。屆時,您將:

      與園長、校長面對面交流,進行一對一咨詢;

      讓孩子體驗赫德精品課程,感受創新教育的魅力;

      深入了解赫德名師,感受赫德教師團隊氛圍;

      專人講解,參觀百畝環海至美校園。

    【報名信息】

     免費電話:400-8080-302

     聯系人:歐陽老師 手機:17310788597  微信:Anne8597

         江老師 手機:18017921033  微信:jiangyue2046

    來源:國際學校網 本頁網址:http://www.fspmw.com/qdhd/dongtai/1414.html
    咨詢電話:400-8080-302 官方微信
    • 郵箱:jiangyue2012@qq.com
    • 網址:www.fspmw.com
    • 合作:QQ 1064084825
    官方微信
    •  Anne.OuYang
    • 電話:17310788597
    • 微信:Anne8597
    官方微信
    •  Grace.Jiang
    • 電話:18017921033
    • 微信:jiangyue2046
    關于我們

    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電子郵箱:jiangyue2012@qq.com

    Copyright @ 2024 育龍國際學校網 www.fsp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滬公網安備31011702000679號
    滬ICP備13002341號-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