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認為SAT考試分數越高越好,當然如果能夠考到SAT滿分就更好了。但是,卻有學生考取了SAT考試滿分竟然被拒,下面為大家介紹具體原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毫無挑戰性”的SAT滿分是沒用的。
就SAT成績滿分而言,美國名校招生委員會有一條基本考量:根據學生陳述的興趣和希望入讀的專業,分析學生在高中里所做的努力和具有的潛力。
“舉例來說,一個學生表示有志于計算機工程專業,他的成績很優秀,幾乎滿分,但還是被拒了。因為他選的課程是化學、生物、歷史等,沒有一門和計算機相關。即便這些課程有難度,但是它可能對這個學生而言是簡單的,美國的錄取委員會據此推斷,他總是挑選對自己而言輕松的課程,不愿意接受挑戰。”
課外活動須體現“成就潛能”。
對美國名校來說,什么樣的課外活動更重要或者學生必須做些什么,是沒有統一標準的。但是大多數學校希望看到一個短小而集中的活動目錄,并且了解到“你有多么投入,你從中學到了什么,你又給予了什么”。
像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康奈爾大學,還有哥倫比亞大學這樣的名校,對社會活動還有更多要求,關注在課外活動中所取得的成就,比如職位。如果沒有職位,但學生所參與的活動能夠對社區產生影響,這也同樣重要。
申請材料準備要知己知彼。
學生在申請多所學校時,也要對學校進行“摸底調查”。舉例來說,一名學生申請芝加哥大學,如果材料中提到自己是個足球迷,招生官可能就不會錄取這個學生,因為芝大沒足球隊。“學校如果滿足不了申請學生,就會擔心把他們招來,他們會隨時轉學,在美國,轉學是很普遍的。”
在寫個人陳述、申請文章時,你可以尋求幫助,但是不要讓別人代你寫,因為17歲的人只會寫出17歲的內容,讓別人代替很有可能會被錄取委員看出,如果被懷疑的話,通常的結果是“錄取待定”,當然也可能直接拒絕。
名校看重“家庭背景”?
美國名校特別看重“家庭背景”,為此,網上還流傳起申請較好名校的“家庭背景論”:學生出身必須“非富則貴”,不然想進名校很難。這其實是嚴重誤讀!
“在美國名校看來,他們只是希望通過家庭背景挖掘學生獲得優秀成績的原因。”如果你的父母沒上過大學,將這個事實告訴學校,他們可能會因為遇到“家族第一代大學生”而興奮不已。另外,沒有上過大學的父母,給孩子的學術幫助極為有限,可他們卻獲得優異成績,如何做到的?這也會讓學校對孩子的潛力充滿好奇。
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