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誰在乎SAT“弊病”?肯定不止一個?此人便是近期新上任的SAT負責人——David Coleman,在去年秋天正式成為College Board的第九任總裁之前曾擔任《國家核心課程標準》主要作者。
Coleman在去年年末之際出席布魯金斯學會時曾公開評論過SAT考試。此次活動便是討論標準化考試以及國家核心課程標準,可惜席間各方言不及義。
Coleman提及自己對SAT考試的寫作部分頗有“微詞”。他指出這門入學考試中的一些單詞和學生的生活毫無關聯。他同樣將某些學區開放給學生的標準化考試視為“可怕”之列。
以下是Coleman在出席學會時提及的一些關于SAT的問題:
目前,我認為在SAT考試中的寫作部分是一個契機,因為我需要讓學生知道寫作是進入大學和工作的必備條件。可我對SAT寫作尚存疑念。我們只要研究一下寫作部分是如何設計的,比方說當你寫一篇論文,哪怕這篇文章僅僅只是簡單的意見書,你會發現自己沒有任何可用的信息,換句話說,你好像只在表達某一主題之立場而無可見之事實。我有一位在香港從事培訓業的朋友,經常被香港的學生問及從哪些地方能找到舉證的好例子?她時常回答,這個嘛,無非就是美國佬的風格,編唄。雖然我個人全力支持創新,但我不認為這是我們希望從下一代年輕人身上看到的創造力。即,如果寫作是為了大學和工作而做準備,就必須達到清晰準確,就必須有據可考。因此我認為有效之途無非就是我們所能從各所大學教授中,和其他途徑收集而來的各種豐富的信息。因此,我們可以設計一個并不是僅僅考察學生寫作能力的考試,還應該考察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再說到考試中的單詞量問題,SAT出名之處無非就是考試中大量的“永遠都用不上”的詞。比如,“天吶,這詞我從來沒見過,估計以后也見不到”。我們為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去考查一些學生較急需了解并且會不斷使用的單詞呢?比如,transform, deliberate, hypothesis等等。
我問過Coleman是否有意改革SAT考試中的寫作和詞匯部分,他在郵件中這么回到:
如下對SAT的寄語較能體現所有變革,包括寫作和詞匯部分:“SAT考試的質量高。數學部分也會挑戰學生一些他們不太熟悉的題目。我們再次面對的問題還是這個考試是否能發展到下一階段?我還是想謹慎并清楚地強調任何SAT考試的改革都是出題團隊,理事會,和高等教育合作伙伴支持的。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是否可以改良出一個人人都能勝任的SAT考試——讓大學和小孩子都能實現雙贏。我覺得我們可以做到。
這意味著SAT作為一個較重要的入學考試將有可能改革。今年ACT考試第一次超過SAT考試,成為較受歡迎的入學考試,比SAT多出幾千人。
Coleman在布魯金斯學會的出席比他的教育理念更讓人記憶猶新。盡管不是第一次,他的言語之中夾著的少許臟話還是震驚了一些聽眾。較為出名的一次便是2011年會上的發言:他說學生應該少讀一些小說和詩歌作品,多做一些材料分析,因為你慢慢就會發現,隨著你步入社會,根本沒有人會在意你想什么,心情如何。
Coleman近來卷入了一場就《國家核心課程標準》中關于英語和語言被錯誤解讀的爭議之戰。新標準已被46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采用,在2014年會全面啟用。此標準要求小說和詩歌類讀物在在小學中占到50%的比例,12年級畢業之前到達70%。很多英語老師將此解讀為學生讀物中,70%必須為非小說類書籍,但Coleman和《標準》另一作者Susan Pimentel在《赫芬頓郵報》說到這70%信息文本要求應可以跨科并且大多數可以在非英語語言課堂完成。
很明顯,Coleman所指望的改革志在擁護標準化考試的問責制度和全國學區之間的整體風格改革。他的上任將是這些改革者們影響力不斷的攀升的一個例子,他們所提倡的變革不僅僅是基于研究調查,還基于意識形態,讓很多迫切需要改變的學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壓力重重。
假如Coleman真有興趣聽取各方對于SAT改革和其他問題提出的意見,將會和過去大有不同。
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