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校網
    咨詢熱線:

    深大留服橘郡美高:這些越來越早熟的學生,在提醒我們什么?

    INTERNATIONAL SCHOOL INFORMATION

      秋日里,朋友繪聲繪色地講述孩子所在幼兒園有趣的小插曲。

      有個身量不高的小朋友,每次發言都特有“儀式感”,站起來后背起小手,像個小大人兒一樣說:我來說兩句。臺風自然、沉穩,頗有領導風范。

      后來得知,家長中的確有人是國企高管,原來是耳濡目染。

      走訪一些學校后,發現如今的學生們越來越早熟了,或者說學生們的社會化過程更早了。從生活方式到社交方式,甚至從外形與樣貌也能看到社會化的程度。

      他們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審美方式與意識。在很多國際學校,不少學生妝容細致,穿著入時。兩個女同學從我身邊走過,有人給我科普,這種穿法叫“下衣失蹤”。她們會時常去看各種直播課,學習化妝和穿搭。

      經一些老師提示,我才知道很多孩子吃穿用大多都是名牌,一雙鞋子幾千元都很常見。

      我想起之前引起熱議的一個新聞。

      一位家長開法拉利送孩子去上學,被其他家長看到。當晚,老師在家長群向他建議,以后不要開跑車送孩子上學了,擔心會讓孩子們產生攀比心理。

      家長覺得很冤枉,認為錢是自己辛苦賺的,想給孩子最好的,沒什么不對。他在微信群回復:“如果開跑車就攀比,那是不是你們孩子太脆弱了?另外,我憑什么再買一輛 ‘普通’ 的車來為你們服務呢?”

      這個行為,到底是需要尊重的消費自由,還是引發攀比的導火索?

      當我跟國際學校的老師們提到這個問題時,他們也有些無奈。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長們都想給孩子更好的物質條件,尤其在國際學校,有很多學生物質條件非常好,一位老師笑言,他們穿的、用的裝備,比我好多了。

      對學生來說,如何穿著打扮,怎樣花錢,在一定程度上是個人自由,學校有時也不方便干涉。

      只不過,學校也有自己的底線,如果越過學校規定的程度,或者和其他同學攀比,老師們會進行一定的引導和處理。

      我倒有些好奇,國外同年齡段的學生是怎樣的情況呢?

      一位留學海外多年的老師說,如果說社會化的程度,國外這個年齡的很多學生穿著打扮以及行為舉止,比我們的學生更成人化。

      但跟國內的孩子不同的是,由于獨立思考能力更強,他們內心的成熟度也更高一些,比如有明確的自我意識,很有主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生活自理能力也比較強。

      外教老師如何看待學生的高消費問題?

      一位在國內教授英語的美國老師坦陳:“我可沒他們這么好的運氣,我如果想得到超出承受范圍的東西,要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換取。”

      孩子是大人的鏡子,學校是社會的縮影,映射的是當前社會的價值觀與風氣。

      這些相比從前,越來越早熟,或者說更社會化的學生,在提醒著我們什么呢?

      心智的成熟,內心的豐盈,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寶貴財富。

      很多孩子的問題是,看上去成熟化,但是非的辨別力與心智的成熟度還沒能及時跟上,不能夠真正領悟并駕馭自己擁有的東西。

      一些寄宿學校的德育老師告訴我,他們非?鄲赖氖,需要花很多精力來管理學生的手機依賴問題,甚至是晚睡、飲食不規律等這些應該在家庭教育中養成的基本生活習慣問題。

      很多孩子不吃早飯,當然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是不想早起。學校手機管理很嚴格,生活富裕的學生會多買兩個藏起來,熬夜偷偷玩。他們正在耗費的是年輕的身體和成長的大好時光。

      不知如何規劃學習和生活,他們沒找到自己的位置與方向,對于未來一片茫然,當遭遇一些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他們也無法正確應對。

      當然,優厚的物質條件是一件好事,應該用來給孩子提供更多的機會,提升孩子的眼界與見識,發展出相匹配的認知和成長能力。相比智商與財富的傳承,家長以身作則的德育教育,是孩子健全人格培養的重要環節。

      而且,比優越的物質條件更意義深遠的,是價值觀。

      家長能夠給孩子最好的武器,是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有遠見,有原則。即使社會風云變幻,他們依然能夠堅守住自己的信念,F在很多地方重視的財商教育,其實和消費觀緊密相關。

      美國相關機構對在兒童財商教育方面,不同年齡設置相應目標,比如3~5歲的目標有一條是:你需要區分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自己“需要的”,如何量入為出。

      比如,14~18歲財富教育目標,包含這樣兩點:在選擇大學的時候,把學費放到考量因素中;對于你買不起的東西不要用信用卡,嘗試用現金支付。

      家長和老師各有自己的主戰場,分工之下守土有責。

      今年開學以來,家校群各種矛盾多次登上熱搜,如“四川嚴書記事件”。家長們在學習“家校群生存指南”,不少地方也發文規范老師和學校的行為。

      我曾在學校看到一位老師接到家長的求助電話,溝通了兩個小時。家長的目的是希望老師能勸孩子,好好跟父母說話。

      事實上,老師解決不了家庭教育中的問題,同時家長也不能完成教學的任務。

      家庭和學校都是教育重要的陣地,各負其責,互相促進,卻不能越俎代庖。

      社會風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幾代人。

      孩子們看重什么,如何消費,有什么樣的審美觀,其實與社會風氣和家庭教育息息相關。社會大環境可能無從選擇,但擁有長遠格局的父母則需要創造種種可能性,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與能量,發現自己潛在的價值,從而內心變得更加強大。

      學校圍墻里每個孩子的行為和觀念皆有來處,對于下一代的影響,其實社會中的每一份子都在起作用。比如,我們生產什么樣的書給孩子;制作什么樣的影視作品給孩子;直播平臺的小姐姐們傳播什么樣的審美……

      知乎上有個話題,“有哪些驚艷到你的教育”,來自網友Youth的答案是這樣的:

      小時候,和父親一起遇到了乞丐。

      一般的父母可能會趁機小聲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不然就像他們一樣,沒有工作只能乞討為生了。”

      但他的父親語重心長:“要好好學習,以后讓這些人都能有工作,不用落魄至此。”

      作為父母,不能只關心孩子的吃穿冷暖,對孩子的關心不能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更要在精神層面體悟孩子。法拉利送孩子上學沒錯,消費自由也沒錯,我們教好自己孩子的同時,如果多一點為別人著想的共情力與同理心,一定會通過言傳身教,讓自己的孩子收獲更多,拓展更大的人際空間。

      決定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是家庭、學校和社會深度融合的結果,而不是學校自己閉門造車。這個整體的育人系統,只有全時空緊密配合,才能給孩子提供更理想的成長土壤與空間。

    【報名信息】

     免費電話:400-8080-302

     聯系人:歐陽老師 手機:17310788597  微信:Anne8597

         江老師 手機:18017921033  微信:jiangyue2046

    來源:國際學校網 本頁網址:http://www.fspmw.com/szmg/200875.html
    咨詢電話:400-8080-302
     
    姓名: *
    電話: *
    性別:
    報讀年級: *
    驗證碼:
    咨詢電話:400-8080-302 官方微信
    • 郵箱:jiangyue2012@qq.com
    • 網址:www.fspmw.com
    • 合作:QQ 1064084825
    官方微信
    •  Anne.OuYang
    • 電話:17310788597
    • 微信:Anne8597
    官方微信
    •  Grace.Jiang
    • 電話:18017921033
    • 微信:jiangyue2046
    關于我們

    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電子郵箱:jiangyue2012@qq.com

    Copyright @ 2024 育龍國際學校網 www.fsp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滬公網安備31011702000679號
    滬ICP備13002341號-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