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新加坡外國語學校(Zhangjiagang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School,簡稱ZSIS)是由張家港市教育局聯合中新蘇州工業園區國際教育服務有限公司,在整合和利用雙方優勢資源的前提下合作興辦的一所具備國際標準的外國語學校。學校不僅是蘇州新加坡國際學校在張家港招收中外籍子女的分校區,也將成為張家港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學校雛形。
張家港新加坡外國語學校建筑面積20000平方米,總投資近億萬元,最大辦學容量為幼兒園單軌3個班、一至十二年級雙軌24個班。學校總體規劃彰顯了國際化、現代化、園林化的特色,設施設備齊全,設有室內游泳館、體育館、中西餐廳、學生公寓等。
張家港新加坡外國語學校于2012年8月20日經過改建全新亮相,開設自幼兒園到高中的連續性IB教育體系,設有幼兒園,小學,中學,IB DP高中課程。
張家港新加坡外國語學校共用中、英、韓三種語言,辦學愿景先進獨特:交融東方西方文化之精華匯聚傳統現代思想之精粹。學校整體環境的色調、每一個標語、每一個樓層的標牌、每一個班級和辦公室的室牌、課程表的設計等都經過人性化的精心設計,致力于全心打造一個環境幽雅、充滿現代氣息和人文關懷的國際家園。
張家港新加坡外國語學校是港城唯一一所具有真正國際教育意義的學校,是港城對外形象的重要窗口,是一個追求創新卓越、融合國際先進文化和教育理念、具備現代化教學設施和上乘教育質量的國際化教育高地。
張新外的辦學使命
為所有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和價值觀做好準備,使其在不斷變化的全球環境中成為有責任心的公民。具備本土視野并發展和培養國際視野,同時欣賞人類的個體與共性。
張新外的辦學愿景
交融東方西方文化之精粹,匯聚傳統現代思想之精華
張家港新加坡外國語學校開設IB課程:包括幼兒園,小學,初中以及高中連貫教育,同時還引進了韓國國民教育體系——韓國課程。
IB課程介紹:
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課程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權IBO(國際文憑組織)開發的國際課程,總部設于瑞士日內瓦,正式成立于1967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擁有教育咨詢伙伴的地位。目前,全球已有141個國家和地區擁有IB學校總計超過3400所。
IB課程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教書的時候不忘育人,它有一整套手段來培養學生們的自我推銷能力,社交能力,與人相處能力,寫作能力,特別是口才。IB專注于提高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和探索精神,學校用寬松、鼓勵創造、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動領悟知識。通過IB體系培養出來的學生,其綜合素質普遍很高,他們的能力主要表現在課題研究、發表獨立見解以及社區服務等方面。將IB拿來與國內更為人知的A-level課程進行比較,IB課程是為全世界的一流學生設計的,具有統一的教學大綱及教材,統一的題目、統一的評卷和評分標準,對世界各國的學生一視同仁,被稱之為國際教育的一個統一度量衡;而A-Level課程則是以英國文化為核心針對英國本土學生而設計的。
幼小項目課程介紹
幼小項目針對3到12歲的少年兒童設計,強調探究性,其核心是形成對重要概念的理解、形成積極的態度、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采取負責的行動。它強調學科交叉,以六個超學科主題作為知識框架,以學生自主探究作為主要的學習方法,通過課內外多種學習方式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幼小項目以學生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
任務:
專注于學生在學術、社交和情感方面的健康發展;
鼓勵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并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支持學生為理解世界及改善社會生活所做的努力;
幫助學生樹立自我價值觀,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世界公民意識。
Subject學科:
1)語言Language;
2)社會學Social Study;
3)數學Mathematics;
4)科學Science;
5)藝術Art;
6)體育社會健康教育Physical Social Healthy Education.
書面課程:幼小項目最有意義并富有特色的就是六個跨學科主題。這六個主題可以給全世界從事IB課程教學的學校提供機會,使其將地方問題和全球問題融入課程并且有效地讓學生突破某一學科領域學習的局限。
1)我們是誰:探究自然本身,信念和價值,身心、社交和精神的健康,人際關系包括家庭、朋友、團體和文化,權利和責任,作為人意味著什么。
2)我們處于什么時空:探究時空的方向、個人的歷史、安居和旅行、人類的發現、探索和遷移,從地方和全球的角度探尋個人之間及文明之間的關系。
3)我們如何自我表達:探究我們怎樣表達觀點、感情、自然、文化、信念和價值;我們怎樣自我反省,擴展和享受我們的創造力;對藝術的欣賞。
4)世界怎樣運動的:探究自然界及其法則,自然界(物理的和生物的)和人類社會之間的交互作用;人類怎樣運用對科學原則的理解;科技的進步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
5)我們如何自我組織:探究人為體系和團體的互動聯系;組織的結構和功能,社會決策,經濟活動及其對人類和環境的影響。
6)共享地球:人們在與他人及其他物種分享有限資源的斗爭中享有的權利和責任;團體內部及團體之間的關系;機會均等的權利;和平和爭端的解決。
要培養的十二種態度:
1)欣賞:能欣賞世界的和本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
2)承諾:孜孜不倦,勤奮好學,能夠約束自己,富有責任感。
3)信心:樹立個人學習的信心,有勇氣冒險,能學以致用,有果斷的決策能力。
4)合作:能因勢利導,靈活應變,與他人良好地合作。
5)創造:處理問題、應付復雜局面時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
6) 求知:對世間萬物如世界、人類和文化充滿好奇。
7)包容: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理解包容他人的思維方式和情感。
8)熱情:積極進取。
9)自立: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獨立決策。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10)正直:忠厚老實,處事公正、為人正直。
11)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身邊的世界。
12)寬容:感受差異,尊重差異,恰當處理差異。
所有的學生每年都要解決每一個主題(3-5歲的學生每年解決六個主題中的四個)。這些跨學科的主題可以幫助老師開發一些關于重要理念的探尋-調查項目,項目可由學校確定,并且要求學生有很高的參與度。這些探究很重要也很有深度,通常持續幾周。
由于這些理念同校外的世界相連,學生參與其中時能以發人深思的方式去理解,因此學生就會反思自己作為學習者的角色和責任,從而積極地參與到他們的教育中來。所有的學生都將認識到探究包括使自己參與到對某一重要理念的深層探索過程中來,還會認識到老師回收證據看他們對那個理念在多大程度上理解的意義。他們將會期望能夠以多種方式工作——以自己的或群體的方式,從而讓自己以最大的優勢去學習。
展示是幼小項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此項目的最后一年,所有學生都要參加一個協作性的跨學科探究活動,此過程包括對現實問題進行發現、探索并提出解決方法。作為幼小項目的終極體驗,展示給學生提供了激動人心的機會,可以讓學生去展示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對自我學習負責任的態度。
中學項目課程介紹
中學項目面向年齡在11到16歲的青少年,為期5年,該項目提供的學習框架鼓勵學生成為有創新精神、有批判能力及自我反省能力的人。它強調知識綜合、國際文化和國際交流,是大學預科項目的最佳銜接。它受三個基本概念引導:整體化教學、多元文化意識及交流,以培養他們具備終身學習的技能和態度為目標,這些都是學習者在21世紀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質。
任務:
1)專注于學生在智力、社交、情緒和身體方面的健康發展;
2)讓學生能夠理解和應對社會的復雜性,為學生提供他們所需的技能和人生態度,以幫助他們對未來采取負責人的行為;
3)通過八門學科的學習保證學生知識的深廣度和理解力;
4)要求學生至少學習三門語言以幫助學生理解本民族文化和其它民族文化;
5)為學生提供機會,以便學生對某一感興趣的領域進行獨立研究。
課程結構:中學課程以人為中心,包括構成網狀結構的五大領域和八大學科,注重學科領域的交叉滲透,注重學生的主體發展,注重社會實踐。
Subjects八大學科包括:
1)Language A語言A(Chinese語文);
2) Language B語言B(English英語);
3)Mathematics數學;
4)Arts藝術:
5)Humanities人文;
6)Technology技術;
7)Physical Education體育;
8)Science科學
學生在最后一年要從事一項獨立的“個人項目”來展示他們的技術和理解能力。
五大領域:
1)學習方法(ATL)代表學生在項目內外開發和運用的學習技巧。
2)社區與服務考慮的是,學生怎樣能夠了解自我在團體中所處的位置并且促使自我在新的環境中采取積極行動。
3)健康與社會教育旨在幫助學生掌握技能,使他們能夠成為社會中有意義的成員;他們也會學到他們是怎么進步的,以及如何做出與他們的幸福相關的明智決定。
4)環境:探索人類是怎樣同世界相互影響的,以及我們在實質上的、自然的和人為的環境中所起的作用。
5)人類獨創力:處理的是人類的思維是怎樣影響這個世界的,同時考慮人類思想和行為所帶來的結果。 評估:中學的評估標準全世界是一致的。為了保持IB評估的嚴格要求,中學評估模式執行相關的標準,評分不是以其他同學為準,而是看你是否達到了課程標準的要求。老師會安排多樣有效的評估方式(包括考察和考試),以便學生根據IB界定的目標來展示成績。
這些內容包括:
1)open-ended, problem-solving activities開放性問題的解決活動
2)investigations調查
3)organized debates有組織的辯論
4)analysis and reflection.動手實踐
5)analysis and reflection.分析和反饋
為了同“學習方法(ATL)”的精神保持一致,學校也運用定性和定量的評估策略和工具,來提供互評和自我評估的機會。
大學預科項目課程介紹
DP項目面向年齡在16-19歲的學生,學制兩年,學生在高一階段先進行為期一年的Pre-IB的學習,高二起正式注冊,學習IB課程,高三參加IB組織的全球性統一考試。該課程使不同國家的中學生都能在同樣的教學大綱、同樣的評估方式下取得同樣價值的文憑。此項目是學術型很強的教育項目,有期末考試,旨在幫助學生為在大學和以后的生活中取得成功做準備。此項目專注于學生的智力、社會、情感和身體的健康發展。此項目得到世界頂尖級大學的認可。
IBDP使學生準備好了積極參與到這個快速變化、日益全球化的社會中來,因為他們:
1)體能、智力、情感和道德上得到了會面發展;
2)通過六個學科組的課程學習獲得了深廣的知識和理解力;
3)發展了技能,養成了積極的學習態度,為接受高等教育做好了準備;
4)學習至少兩門語言,增強了對文化的了解,包括對自己民族的;
5)超越傳統的學科限制做出聯系,通過本項目課程的獨特理論來探索知識的本質;
6)通過對一門或多門學科的透視,學生要在某一興趣領域進行有深度的研究,并且寫出拓展性論文。
7)通過創造、行動和服務提高了學生個人和人際關系的發展。
三大核心課程:
1)拓展性論文(Extended Essay):要求學生對所學DP學科的某一問題進行深入獨立的研究,要能寫出4000字的文章。這項要求為學生提供了按自己興趣寫作論文的機會,并使學生熟悉獨立研究的方法。
2)知識理論(Theory of Knowledge):培養學生的判斷性思維以及綜合歸納能力,形成系統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對基礎知識進行質疑,防止主觀臆斷和思想意識上的偏見,增強學生進行理性分析和表達的能力。
3)創造、行動、服務(Creativity, Action and Service):讓學生在整個DP項目學習的過程中參加一系列的活動。“創造”意在鼓勵學生從事藝術和創造性思維;“行動”意在設法通過體力活動來培育健康的生活方式;“社區服務”意在為具有學術價值的新的學習提供一種工具。這一課程的三個方面將讓學生通過經驗學習來促進個人和人際的發展,開啟自我發現的過程。
六類學科課程:
1)Language A語言A(母語、母語文學)
2)Language B語言B(母語以外的現代語言):英語
3)Business Management商業與管理、Economics經濟學、ITGS 全球社會中的經濟技術
4)Science科學(Biology生物、Chemistry化學、Physics物理、ESS環境系統與社會)
5)Mathematics 數學(數學包括標準水平數學研究、標準水平數學、高級水平數學)
6)Arts藝術(Visual Art視覺藝術、Film電影)
學生必須在前五組學科中各選一門科目,以保證知識的寬度和理解力。學生可以從第六組中選擇一門藝術科目或者從第三組或第四組中另選一門作為選修。
至少三門(不超過四門)是課時為240個小時的高水平課程(HL),其它的課程是課時為150個小時的標準水平課程(SL)。
評估: IBDP采取內部評估與外部評估相結合。內部評估在兩年的學習期間由學科教師按照評價標準完成,并提交IBO指定的評審官進行評審。內部評估一般占最后成績的25-50%。外部評估的IB全球考試每年兩次,北半球學校一般參加五月份的考試。考試由IBO統一安排,學生在各學校參加考試,由IBO發布最后成績。
IBDP課程的總分為45分,即6門學科,每門滿分7分,共計42分,TOK和EE合計3分。總分達到24分,就可以獲得IB文憑;總分38分以上,便可以進入世界名牌大學。
評估按照相關標準執行,即學生的成績是按照基于每一科目的課程目標預先設定好的評估標準來進行評估的,而不是按照參加同一個考試的其他學生的水平來評估的。據統計,學生獲得的分數一直都很穩定,各個大學都很看重DP評估的嚴格性和一致性。
韓國課程介紹
韓國課程——使用韓國國民教育體系課程,并且一些英語課程和IB課程自然銜接。韓國部聘用的都是接受過專業培訓和擁有專業資質的韓國籍老師,并在韓國國內及國外有過多年的學習和教學經驗。在課程教學中,數學、科學、社會學、英語都將采用雙語教學(韓語和英語)的形式,并有韓文和英文的教材。此外,學生還要學習體育、藝術和音樂(韓語教學)。韓國部的另一大特點是課后輔導班,以及課外活動。課后的時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考試日程安排選擇上HSK課程或者TOEFL課程。此外,學生還能在周五參加課外活動,或是在周六參加韓國文化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