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孩子的教育問題成了家長關心的頭等大事,而且,家長也越來越關注豐富多樣化的教育模式,就讀國際學校的課程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充滿驚喜又包含未知因素的道路。正是這些未知造成了家長的焦慮不安。讀國際學校的學生如何科學管理自己的時間?
簡單總結歸納為以下這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
1. 學生的性格短板是否影響國際課程學習?
2. 國際課程的老師更喜歡什么樣的學生?
3. 平時很努力的學生,平時成績為什么會被拉低呢?
4. 對于國內孩子,國際課程較大的障礙是什么?
5. 在學習國際課程中,應該如何科學管理時間?
6. 在與孩子面對國際課程的挑戰中,家長應扮演什么角色?
其實前三個問題是可以作為一個整體來討論的,這三個問題互為因果,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在公立課程體制下長大的孩子,雖然不乏埋頭苦學的精神,但是往往缺少了抬頭問路的勇氣。這也就無怪乎國際學校的老師經常覺得公立學校剛剛轉過來的學生性格比較內向,學習和生活中缺乏自信了。他們往往不喜歡跟老師和同學過多的交流溝通,而是喜歡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知之為知之,不知便不知”,對于學習內容會了就是會了,不會也就算了。這樣“獨善其身”的學習方法在公立學校中雖然屬于主流,但是拿到國際學校中就會錯過很多重要的信息了。因為教國際課程的老師除了關注孩子的學習之外,也很注重孩子的自我成長。所以不管是中教還是外教,他們都更喜歡活躍積極、開放自信的學生,老師們更愿意在平時成績中給這樣的學生一個高分。而對于那些教室里的“隱士”們,老師恐怕連一個完整的印象都沒有,更遑論平時成績呢?
這方面的例子很多,有一次,一個公立學校國際部的孩子來補習跟我訴苦說,他的IGCSE-ICT科目期中考成績相當不理想,因為總共七次需要平時提交的作業,他有六次沒有提交,要知道,這平時的作業占了期中總成績的60%之多。究其原因就在于,該學生平常與其他同學和老師的溝通太少,導致他根本不知道居然還有那么多次的作業需要完成。這樣的教訓不是不足以讓孩子和家長痛心疾首,但也不可謂不是時而有之。
來源:國際學校網 本頁網址:http://www.fspmw.com/wenda/192509.html
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