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5月,分秒必爭的擇校月拉開序幕。近年來國際學校在中國雨后春筍般的發展,使很多家庭有了更多的選擇。截至2014年,在中國大陸注冊的國際學校由22家激增至338家,就讀學生人數達到18.4萬多人,上漲了25倍。
統計顯示,大多數國際學校是由外國機構與中國學校合作辦學,課程的設置是將外國的課程(包括IB、A-Level等)與中國高中課程進行融合。
嚴苛入學條件擋不住家長的熱情,有的國際學校要求孩子持有外國護照或綠卡,同時還要求入學申請者父母至少有一方持有外國護照。國際學校之火爆,已經遠遠超出想象。特別是北京的國際學校,已經不像前幾年那樣只要報名就能上。想讀國際學校,不光要求學生參加選拔考試,一些學校對學生身份、家庭等情況還會做出要求。
國際學校的培養模式和課程設置確實和我國傳統高中有很大區別。
國際學校更加側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術水平,并開展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然而,上海的國際學校并沒有北京的國際學校那么吃香。上海的公立學校比較強,比較受學生青睞,而國際學校數量多、收費高,從目前看并沒有什么顯著優勢。在公辦學校,學生學習成績一般,上好高中或者大學比較困難,而家里條件還可以,可能會選擇國際學校。
其實,對于家長和學生來說,是否就讀國際學校是一個艱難的抉擇,因為進入國際學校讀書并不意味著就一定能申請進入世界名校,但是一旦選擇了國際學校就意味著選擇了不參加國內的高考。
而現在,不同國家的大學考試和招生標準有所差別,國際學校學生要根據國際學校開設的課程不同,參加不同的考試,申請不同的大學。一般來說,到英國留學的學生大多數選擇A-level課程(英國高中課程);希望去美國留學則學習AP課程(美國大學先修課程);IB課程則在世界上各個國家的大學中接受度更廣。
所以到較后,究竟是參加國內的高考還是申請國外的大學,家長和學生都要對未來做出清晰的規劃,要通過教育,達到發展個性和提升能力的目的。因此,家長在考慮經濟情況的基礎上,要綜合孩子的職業發展需求,以及各國教育制度等因素,理性選擇適合孩子發展的教育環境,避免盲目跟風。
來源:國際學校網 本頁網址:http://www.fspmw.com/wenda/192649.html
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