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學固然是為孩子謀求一個更好發展空間的選擇,然而轉學的過程卻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逐漸適應。一些家長為了快速轉學,對轉學信息不了解,或者盲目從眾,使得孩子不能很好的適應新環境以至于耽誤學業,這都是得不償失的。除此之外,轉學前和轉學過程中都會出現焦慮的情緒,這些都需要時間去磨合,不能急于求成。多看多學過來人家長的經驗,可以少走許多轉學過程中的彎路!家長們,你們為孩子轉學做好準備了嗎?
in媽咪 孩子三年級 公立學校國際班轉到國際學校
我們從一個公立學校的國際班轉去了一所90%英文教學的國際學校。其實我們較初的想法很簡單,原來的學校挺好的,老師也很好,同學之間也相處融洽,只是:運動的時間太少了,課余10分鐘基本就是在教室里,我們小時候撒腿就往操場跑的記憶沒有了;閱讀的時間太少了,每天30分鐘的運動,看著簡單,環顧身邊,有多少小朋友真的能每天堅持?尤其人人都掛嘴邊的“三年級要開始收骨頭”了,之后刷題開始,試卷開始,還能有足夠的閱讀和運動的時間嗎?
我承認我也是感受到了來自奧數熱度的壓力。我覺得教育這件事終究是孩子自己去學習去研究,不是靠家長坐在后排可以解決的。我也很敬佩上奧數課的老師,面對學生,還要面對底下一群家長,感覺天天都是公開課啊。奧數有它的優勢,拓展小朋友的思維,但它是聰明且勤奮的小朋友升學的工具,不適用所有人。這時候就需要家長作出選擇,我們更關注閱讀,運動,獨立的思考,小朋友的興趣發展。當然,必須承認,這些背后需要的是家長付出的時間,還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
轉學后,一周三次體育課,每天各時段的play time,下雨天室外不能上體育課,就在室內翻跟斗。保證足夠的運動量,有足夠的體魄才能在未來接受各種生理和心理的極限挑戰啊。
這兩年,我就把別人交給奧數和補習的時間交給了以英語閱讀為主的各種興趣體驗,我倒不覺得痛苦和吃力,相反非常有趣。主要因為我陪著一起看過的英語書都特別好看,充滿奇思妙想,較大的功勞是,不用我多嘮叨,書本里就已經傳遞了足夠的有關“愛、陪伴、分享、獨立思考和各種好習慣”的三觀。
我們的轉學是在考慮再三后,決定盡早進入系統的美國小學的學習,新學校離家近,每天保證中文課,有已經轉過去的同學的經驗分享,學校近幾年IB的成績也不錯。我身邊有體制內一路求學長大的小朋友,很多都非常優秀。中文是他們的強勢母語,英文也很棒,思辨能力較好。這些閃光的背后都是每個家庭付出的努力,不是僅僅依靠學校,或者朋友圈發發牢騷打打字可以解決的。
豆豆媽 孩子三年級 海淀牛校轉國際學校
xx是海淀家長圈中較受追捧的幾大名校之一,很多家長為了這個學校不惜提前幾年買學區房。進xx一年,各種感受,五味雜陳。二年級一開學,xx變成了一所5000余學生的巨無霸學校。在這里,其實大家都在混,但是其實孩子和家長真的是很累,豆們每天把大把的時間浪費在了學校里,老師來了也是混,還經常拿動畫片對付......然后某一天,我突然想,我真的不想和他們混下去了,我浪費這時間讓他們折磨孩子干嘛?我又開始考慮國際學校。
考慮了5所學校之后,較后我給豆豆選的是A校,我有朋友的孩子在那里上學,她一直對學校贊賞有加,然后我查了一下家長們對A校的評價,99%都很客觀的在稱贊。
上周二我去了A校,見到了市場部的主任楊老師,她很有個人魅力,同時也是一位很有智慧的媽媽,她曾經和我一樣為了孩子上學買了世紀城觀山園,但是在她考慮孩子上學的問題時她剛好有朋友的孩子經歷了大轉學,她去考察時一見傾心,后來她的兩個孩子在A校上學,她自己也加入開始為學校做市場。
我主要考慮的是我是不是完全放棄公立教育,這也意味著我完全放棄小升初,中考和高考,但是其實這個問題我想的很明白,如果我確定了他將來讀IB的方向或者國際學校的方向,其實就是出國學習這一條路,想來其實現在很多的孩子一直在校外狂補英語,到了高中也上國際班或者不參加高考,殊途同歸,這樣在公立學校里被摧殘和辛苦著還不路早一點脫離公立教育早點適應。
在我們反復糾結后試學了兩周,可能因為心態放松,也確實是環境更自由,豆豆在A校過的更開心,老師在課上會多多提問他,問他的想法,他也通過正常的方式來表達自己,他的英文和數學老師都很喜歡他,經歷一個多月的轉學事件,到此已經塵埃落定。
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