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國留學,不只是孩子個人的事情,更是一個家庭的重大決策。在這個復雜的過程中,面對選國家、選學校、選專業、選中介……家長和孩子總會產生這樣或者那樣的分歧,于是我們經常會聽到:
家長說:聽我的,小孩子,懂什么?不要那么理想化,還是要務實一點,找個容易就業的學校和專業。父母社會經驗比你足,知道社會上需要什么樣的畢業生,看得一定比你準!
孩子說:父母根本就不了解我,不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他們對留學的概念還停留在上世紀,寧可聽信“左鄰右舍、老同學老同事、八竿子打不著的遠方親戚”的話,也聽不進我們的心里話。
作為家長,你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嗎?你們是否有過深入而充分的溝通?作為孩子,你真的了解家長意見背后的良苦用心嗎?他們經驗是否真的對你毫無用處?”
專家建議
留學規劃應是家長和孩子一起來制定的,且整個計劃不僅僅是孤立地看選哪個名校或哪個熱門專業的問題。
“家長應了解孩子將來想過什么樣的生活,想要什么樣的人生,想跟哪些人打交道,想做什么工作,從而幫助家長一起判斷孩子適合讀哪個專業,以及去哪個國家、哪個地區會更好一些。”
很多中國家長都有“名校情結”,通常會依據自己從親戚朋友或其他途徑所了解到的信息來給孩子選校、選專業,但這些信息往往是有局限性的。
建議有條件的家長,在孩子決定留學前,可以先通過一些方式,例如游學、旅游等方式,和孩子一起到國外去走走,了解國外的教育體制、當地學校的環境及風土人情等。“這些不只是孩子需要了解,家長也需要了解,只有更多地了解海外學校的教學模式、特色等,孩子與家長在留學方面的分歧才少,共識才多,有助作出更合適的選擇。”
成功經驗
為孩子搜集較全的信息,讓他自己做決定
何媽媽的兒子目前就讀于美國威廉瑪麗學院(2015年度U.S.News評選為全美本科教學質量第四名)。在規劃留學的時候,何媽媽瀏覽了兩三百所美國大學、文理學院的資料,并把這些學校的特點、擅長項目、倡導的理念、師生比例、與老師溝通的機會等信息,與兒子討論、溝通。
何媽媽認為,自己需要做的是信息收集與分析,但不會全權代理:“我不會包辦留學申請,孩子一定要通過自己的思考做出決定,才會比較有投入感和責任心。”
當面對留學選校分歧的時候,何媽媽也是跟孩子商量,分析自身與學校的匹配程度,而不是強迫他接受。“孩子想讀排名靠前、規模比較大的大學,不過我覺得文理學院或者規模小的大學更適合他。孩子性格不是太外向,讀文理學院或者規模小一些的大學,可能會得到老師更多更好的關注和引導。”
把這些分析告訴孩子后,何媽媽還給孩子吃了顆定心丸:“我告訴他,我不會逼他讀文理學院,會尊重他的選擇,但重要的是他需要用開放式思維多想想多看看,更全面地考慮”。聽了媽媽的想法后,兒子主動去了解不同學校的情況,較后選擇入讀威廉瑪麗學院。
做決定前讓孩子先親身體驗,再引導他選擇
華南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明曦,目前已經獲得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碩士預錄取,只要補一個學期成績單和通過在線測評也能獲得悉尼大學、墨爾本大學的預錄取。然而,剛開始,明曦并沒有出國留學的打算,全靠媽媽的鼓勵和引導。
明曦剛開始想考華東師范大學的碩士,媽媽就鼓勵她:“既然向往國外教育,何不直接出國讀?當時,孩子并沒有接受。對于沒有嘗試過的東西,孩子會有一些害怕,我不會逼著她做,或者一味說理,而是給她機會去嘗試再做決定。
于是,我讓她報英國游學團,讓她出國體驗國外的教學。” 經歷了一次游學,親身經歷了海外課堂后,明曦發現自己喜歡國外的教育,并且鎖定了出國留學這個目標。
為了讓明曦走得更順,明曦媽媽更是鼓勵孩子前往美國師范類大學交換一年。“她已經拿到蒙納士大學碩士預錄取了,在大四已經不需要再找工作、考研,要安心為將來去澳大利亞讀碩士做準備。于是我建議她利用大四先去美國交換一年,適應一下國外的大學教育,提升英語應用能力,做好留學前的充分準備。”
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