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長沙,中國國足1:0戰勝韓國,終結了長達39年的洲際大賽“逢韓不勝”魔咒,并且這也是國足16年來第一次在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決賽首場就拿到勝利。在薩德宣言沸沸揚揚之際,中國人用一個漂亮的奇跡證明了中國力量。
同樣,在國際學校學習的孩子也正在努力地成就一個個的奇跡,不甘于落后、不甘于填鴨教育,他們在國際學校的學習究竟和國內傳統學習模式有什么不同呢?
1 學習方式:錄音機與計算機
首先說學習方式,各位在座的應該幾乎都上過中國的大學,你們可以好好回憶一下在大學是怎么學的。你去觀察中國的孩子,就會發現年級越高的孩子越有一個特點,像一架錄音機。我們在西方的大學課堂里,發現中國孩子往那一坐,低著頭不講話,拼命記。有的中國孩子英語不好,帶一個錄音筆去,回去整理。而西方的學生好像不太記,專門干一件事——搗亂,不斷舉手打斷,發表自己的意見。
我跟我中國的學生開玩笑,我說你們上大學都這么上?那大學何必學四年,一年就能干完,每門課上一個禮拜,禮拜一把講義發給你,禮拜五回來考試?梢哉f大部分人能過關,何必上四年,這完全是浪費時間,大學不是那么回事。
但是中國家長從小就開始訓練孩子,記住了,那個人講的是對的,學富五車才重要。孩子越訓,到較后越像一架錄音機,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其實我們應該更多地訓練讓孩子要有智能,而不是記住什么東西。
2 解題機器 Vs 綜合作業與拓展閱讀
中國孩子較喜歡解題,但是在國際教育里西方人喜歡布置一些特別的、中國學校不布置的題目、很大的一些綜合作業。為了讓孩子完成這些綜合作業,國外的學校從小開始給孩子開設圖書館的課,教孩子怎么查資料、解決這些問題。
那么,這種綜合的作業有什么好處呢?這可以讓孩子從小在學習的時候明白,我學習的東西不是為了對付考試的,而是能解釋解決很多重要的問題,學歷史是要了解當時甲午戰爭為什么日本會勝,不是記住甲午戰爭哪年發生的、誰死了,這跟我沒什么關系,我們不關心這個事。
3 背書機器 Vs 動手機會
而中國的孩子現在成了背書的機器,在西方我們發現,那些好的學校,孩子有很多動手的機會,越是條件好的學校,孩子動手就會越多。動手可以讓孩子從小知道,我學的這個不是光對付考試的,這能變成產品、是有價值的。
比爾蓋茨的傳記中,他之所以成為電腦天才就是因為從小有這樣的動手機會。比爾蓋茨說自己是全美第一批有機會在中小學就能接觸到微電腦的孩子,他在上中學的時候,剛進去校長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租了一臺計算機。在那時候比爾蓋茨就開始有跟伙伴一起編程序賣給公司掙錢的本領。我們可以設想一個小男孩,喜歡電腦,發現電腦還能掙錢,對他是什么樣的鼓勵。
而今天國內的中學,無論是初中、高中,物理化學生物課的實驗都不做了,干什么?給學生放PPT看,因為高考不用動手,你記住這個實驗的過程就成了。我跟老師開玩笑說,我們設計一個實驗是有專門的道理的,這也放PPT,那后面那個PT應該劃掉,沒用。
4 思維:自由空間 Vs 標準答案
中國教育里面標準答案可以說是不可挑戰的、甚至是不講道理的,我們給孩子的思維空間極小。舉一個實際的例子,這是一個重點初中當時招生考試的題目,這個題很簡單,可是考完了家長差點上街游行。為什么?問題出在較后這句話,所有商品滿50元后打8折,另外一個是所有的打9折,其中滿50元后打8折,這個50元到底是打折還是不打折,兩種理解。我們實際的情況,大部分情況下這50元都打折的,可是那年中國的教育很了不起,標準答案是50元不能打折,必須放在括號外面。
來源:國際學校網 本頁網址:http://www.fspmw.com/wenda/196411.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