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校網
    咨詢熱線:
    您現在的位置:國際學校 > 首頁 > 國際學校指南國際學校家長原來是這樣培養孩子的!

    國際學校家長原來是這樣培養孩子的!

    INTERNATIONAL SCHOOL INFORMATION
    國際學校網    http://www.fspmw.com    2017年09月03日

      關于國際學校家長培養孩子這方面,我想大家都應該了解一下美國家長是怎么做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1、提供機會讓他大膽嘗試

      美國的父母喜歡大撒手,覺得小筋骨就要經得起歷練。社區里的戶外兒童游樂場里有很多適合小孩子鉆爬滑跳的運動器材,好多時候看到家長帶著剛會走步的孩子去玩。

      有的家長讓小孩子爬上高高的攀爬架,即便看上去搖搖晃晃,卻從頭爬到尾,看的人心臟都快停止了。再大一點的孩子,喜歡爬到很高的滑梯上去玩,而家長任由孩子爬上爬下,跌倒,坐起,站立,卻不去阻止。甚至有的家長準許孩子在滑梯旁的爬桿上做翻滾動作,即便是摔倒了,擦擦眼淚站起來,繼續前行。

      這些表面看來“狠心”的舉動,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孩子敢于挑戰自我的能力,通過不斷挑戰自己的體能極限,鍛煉和堅強心智。

    16.jpg

      2、用安全感來克服心理障礙

      在培養挑戰精神的同時,美國父母也教孩子正確的游戲規則和保護自己的方法,為他們提供滿滿的安全感。因為有安全感的孩子更容易戰勝恐懼,更愿意接受挑戰,尤其是體能方面的挑戰。

      帶孩子去游泳,看到隔壁泳道的白人爸爸正在教她的女兒學游泳,孩子對水有些恐懼,爸爸嘗試讓她靠輔助工具漂浮在水中。看的出小女孩緊張不已,白人爸爸耐心的俯下身子,口中說的較多的就是:“你是安全的,因為我正接住你”。“我的手一直沒有放開,你只要閉上眼睛,享受在水里的感覺就好了。”這些話對于孩子來說,就象安慰劑,幫助他們克服心理的障礙和恐懼,讓他們相信,無論發生什么,你一定會在他身邊。

      3、增強受挫能力

      孩子在挑戰的過程中,特別是不順利時,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父母所要做的就是給予正面的引導來調整和消化他們的負面情緒。

      直排輪在美國小孩中是很流行的一種運動,這種運動既刺激又具有挑戰性,孩子不僅需要掌握速度和平衡,還需要學習如何在挑戰中面對挫折。

      我家鄰居的媽媽把孩子送去學直排輪,在她看來,隨著兒子即將上preschool(大班),現在的年紀正好適合這一類型的活動。更重要的幫助他融入團體,慢慢了解同輩競爭是怎么回事。

      剛開始她兒子的領悟力不錯,進展順利,摔了幾下之后,就能領悟到平衡踏步的技巧。可是后來我去她家串門,卻發現他哭著央求媽媽說可不可以不要去,一問才知道,教練為了訓練他們身體的協調性,把裝置調松后,讓輪子變得更容易轉動,因此他的跌倒次數也越來越多,挫折的承受力降低,沮喪的情緒時有發生,這時挑戰就出現了。

      做媽媽的擦掉他的眼淚,開始了激勵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其實她早就看出小人內心在激烈的斗爭,既想去又不想去,話里話外透著不確定。

      她告訴兒子,理解他現在的挫敗感,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他們一起研究看看,挫折到底來自哪里?于是根據孩子描述的上課的情形,邊聽邊在紙上記錄著,然后列出他有可能會或不會的選項,包括注意力,平衡性,身體的協調性,速度感,過彎等其他技巧。如果會的話就在旁邊打個勾,就像是在做問卷題,在提示中,看是否能找到問題的源頭,真是個有智慧的媽媽!

      答案知曉了,原來小人要克服的不是技巧,而是不專心,注意力無法集中,這樣就很容易摔倒。

      較后媽媽很淡定地和兒子說,沒關系,也許只是因為緊張,才會分心的。以后媽媽會陪他練習,如果還沒信心的話,就多練幾次,同時忘掉那些不好的。

      在我面前,這位媽媽的柔聲細語,一點一點地打開了兒子的挫折,教會他從容面對。她的那句把“每一次的失敗都當做第一次的開始”,所要傳達給孩子的是:面對挑戰,不要逃避,更不要輕言放棄,這不正是我們這些做大人的應該教會孩子的嗎?

    15.jpg

      4、放手去尋找答案

      培養孩子的挑戰精神,不僅是身體上的,也包括生活能力。孩子會不會ABC并不重要,反而是生活的能力和正面的思考,對孩子而言才是較重要的。

      這里的孩子小小年紀,就學會了自己吃飯穿衣,晚上敢一個人入睡,可以獨自參加夏令營,不得不說這和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有關。

      舉個例來說,周末女兒和她的好朋友安妮一起玩,玩著玩著很快到了回家的時候,安妮的媽媽來接她,安妮很快的背好書包和水壺,結果卻發現忘了穿外套。急忙把東西卸下,匆忙之間,水壺和書包的帶子纏在了一起。安妮急著向媽媽求助。

      還沒來的及反應,一旁的女兒用稚嫩的聲音說道:我來幫你吧。說完便伸手相助,嘗試把帶子拉開,可惜一直不成功。大人一眼就能看出解決的方法,只要把水壺的帶子拉松就行了。我禁不住想去幫她,卻被她的媽媽攔下了。

      幫把手也不費什么事,為什么她媽媽會選擇在一旁觀看呢?

      后來我明白了,媽媽是想讓女兒自己試試看! 即使要等久一點的時間也無所謂,就算較后她還是解不開,再出手也不遲。

      出人意料的是,幾分鐘后安妮想出了辦法,她把書包的帶子從金屬環中解開,穿過水壺的帶子,這樣就松開了。

      這么看來,有時大人不馬上教孩子,反而會培養孩子的挑戰精神,讓她的內心變得更強大。只是要達到這個境界,還真是不容易!

      觀察許多美國父母在接送孩子時,的確是很有耐心地等候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拿東西。對他們而言,是再平常不過的事。而對于我們這樣的亞裔父母,內心總是很糾結,每次都會忍不住要多幫孩子一把,覺得這樣能幫助他們更順利地達到目標,只是如此一來,卻剝奪了孩子的挑戰精神,喪失了面對挑戰的勇氣。

    來源:國際學校網 本頁網址:http://www.fspmw.com/wenda/197450.html

    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相關推薦:
    咨詢電話:400-8080-302 官方微信
    • 郵箱:jiangyue2012@qq.com
    • 網址:www.fspmw.com
    • 合作:QQ 1009625532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育龍國際學校網 2010-2024 滬ICP備13002341號-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