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升學是一直“困擾”家長的至關重要的事,這是關乎孩子成長和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隨著對國外教育模式的追求,或者為了實現留學過渡,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孩子就讀國際學校,但同時兩個“時機”問題也擺在面前,讓家長糾結不已:
國際學校熱度持續發酵,從較新數據來看,至2017年中國國際學校招收學生人數預計達到24.46萬人,年復合增速達11.3%。
2009-2017學年國際學校招生人數(數據截止日期均為每年8月31日)
數據來源:《2015-2020年中國國際學校行業市場深度調查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什么時候轉入國際學校較合適
曾有調查顯示:接近30%的學生在9年級(初三)結束后轉入國際學校。轉學的第二個高峰時期是小學一年級,從打基礎階段開始,接受全套完整的國際教育。第三個小高峰是在小升初期間。為了提前適應全英文的標準化教學,有些家長也選擇在小學高年級將孩子轉入國際學校。
調查:您/您的孩子是哪個年級畢業后轉如國際學校的?
應該選擇什么時間轉入國際學校?過來人家長普遍接受三種觀點:
觀點一:越小越好。主要考慮孩子的語言接受能力,因為5-12歲是孩子大腦語言區域開發的第二個黃金時期,也是學習外語的關鍵時期,此時接受第二外語可能會和母語一樣流利。
觀點二:建議在10歲左右。小學高年級階段轉學,主要是考慮孩子的中文語言語法的積淀和在公立學校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嚴格要求。
觀點三:高中轉學。選擇高中讀國際學校主要是不想讓孩子經歷“高考地獄”,讀完國際高中后直接出國,國際高中是為去國外留學過渡。而且相比從小入讀國際學校來說,高中3或4年花費較小。
但有趣的是,雖然初三結束后轉入國際學校的比例較高,但調查“如果時光倒流,你更愿意在哪個年級畢業后轉入國際學校?”這個問題時,更多家長選擇了“G1轉入國際學校”,達到了40.58%。究其原因,高中再轉學要面臨很多風險,需經過小升初、中考兩重考驗,且國際高中升學競爭激烈,錄取難度較大。還有一點,英語是較大問題,肯定比不上一開始就走國際學校路徑的同學。
低齡留學趨勢愈加明顯
從數據來看,計劃留學人群中,中小學計劃留學群體呈上升趨勢,增長了5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2017中國留學白皮書》
2016胡潤百富發布的《2016留學趨勢特別報告》數據也顯示,低齡留學已是絕大多數高凈值家庭的選擇,高凈值家庭選擇讓子女出國讀小學、初中、高中、本科的比例分別為8.30%、13.76、30.57% 和23.14%,讓子女出國讀研究生的高凈值家庭占比僅為6.11%。而事實上,對優質教育資源的看重也讓更多“中產”家庭的子女加入了高中留學的隊伍。有調查顯示,送孩子出國讀高中的家庭年收入主要集中在20-50萬元區間,占比48.10%,其次是年收入50-100萬元區間,占比29.11%。
除了追求優質教育資源之外,這些家庭同樣看重這條路徑提升進入優質大學的幾率。據《》報道,在美國高中注冊的中國學生從2005年的641人上升到2015年的46069人,增長超70倍。而英國私立學校協會( Independent Schools Council,ISC) 公布的關于1267所會員學校2015年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大陸學生人數比2014年同期增長了29.7%。該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在ISC就讀的學生占所有國際留學生的20.9%。
何時應該開始規劃出國
如何為孩子選擇留學時間,必須從這一大方向考慮:孩子將來在什么樣的環境下,生活和發展的機會更大?以留學美國為例:
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在美國接受完高等教育后,仍然在美國工作和生活,那么美國的教育因素就需加強。
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在美國接受完高等教育后,回到中國工作和生活,那么中國的教育因素就需加強。
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在美國接受完高等教育后,在中美兩地工作和生活,那么美國和中國的教育因素都需重視。
總得來說,如果從小學就開始留學美國的話,今后在孩子身上體現的中國因素會在10%-20%左右,相應的美國因素會在80%-90%左右;從初中就開始留學美國的話,今后在孩子身上體現的中國因素會在20%-30%左右,相應的美國因素會在70%-80%左右;從高中就開始留學美國的話,今后在孩子身上體現的中國因素會在50%-60%左右,相應的美國因素會在40%-50%左右;從大學就開始留學美國的話,今后學生身上體現的中國因素會在70%-80%左右,相應的美國因素會在20%-30%左右。
我們還可以分別考慮5-13歲、14-19歲留學的優劣勢進行選擇:
5-13歲留學的優勢
更容易適應。這個年齡的孩子對來自不同背景和國籍的學生持自然開放的態度,會迅速的接納他們,我們的孩子可以在面對中學的學習壓力之前習慣新的國家和文化,更好的融入。
較快學會新語言。這個時間段正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很快就會通曉日常用語,有助于他們與其他學生或成人的溝通。
方便照顧。工作非常忙經常出門的父母發現,這種教育方式比經常轉校更能給子女一種穩定和連貫的感覺。在海外工作的父母如果無法在學期以外的時間照顧子女,學校通常會協助做其他安排。
課外活動選擇多。這個時間其實正是一個黃金時間,孩子們還沒有面臨課業的負擔,大部分的小學會為孩子們提供如音樂、戲劇、辯論和體育等活動,有機會參加這些活動的孩子能提早發現自己的長短處,在申請中學甚至未來規劃時更有優勢。
培養領導能力。很多寄宿小學的國際生都有機會代表學校參加活動,這對在中國就讀的龐大學生數量來說機會大的多。
還有幾個家長容易擔心的問題:①親情關系淡薄。家長經常擔心孩子這么小就出國留學,會影響家庭歸屬感,其實很多學校會定期給家長匯報孩子的成長狀況,建議家長共同配合教育孩子,也會提供機會邀請家長到校訪問。②英語比漢語好。其實很多學校會提供相應的課程幫助孩子學習母語。
14-19歲留學的優勢
升本科名校。這個是較顯而易見的,如果想升讀本國的名校,就能與當地的孩子擁有同等的錄取優先條件
容易建立社交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具備一定的社交能力并且擴展自己的社交圈了。
有較多時間探索不同的學科。一般在中學初始會學習7-8門課程,呈金字塔型逐漸將自己擅長的科目篩選出來,較終升大學只需要提交3門課的成績。
有時間參與課外活動及發展專長。大部分私立學校都能提供幾十門不同課程供學生們發展專長。
更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很多家長反應,孩子高中去留學后,聚少離多的狀態讓彼此更珍惜在一起的時間。
提前研究大學科目。這指的是一些特別好的私立中學,會根據學生程度的不同提供深入超前的課程,為孩子今后的發展打好基礎。公立中學一般是按照教學大綱來進行。
提早適應大學生活。部分較好私立中學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會為學生提供大學預備課程,以及大學的參觀考察活動。
稍顯不足的劣勢:申請的競爭壓力大。
面對升大學的壓力,所學的課程不可避免的會和大學相掛鉤,沒辦法像5-10歲的孩子那樣完全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科目,從而完全找到自己的優勢。
綜合來看,為孩子選擇升學和留學的時機需要考慮多方因素,根據自身情況理性選擇和規劃。
來源:國際學校網 本頁網址:http://www.fspmw.com/wenda/197577.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