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績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下面這些情況也會影響孩子的成績,不知道您有沒有發現?
1、家人共進晚餐,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調查數據顯示,閑暇時父母經常讀書看報的家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更高;
爸爸經常和孩子做事(玩智力游戲、打鬧玩耍、一起運動、一起聊天談心、一起嘗試新事物、一起修理東西、共同保守一個秘密)對孩子的學業水平影響明顯;
家庭娛樂活動越多孩子成績越優秀;而成績優秀的學生家庭“幾乎每天”或者“每周2-3次”能家人共進晚餐。
2、會做家務的孩子,學習成績更優秀
做家務會耽誤學習,很多家長都不會讓孩子做家務。
但是大數據結果卻告訴我們,自主管理能力高的小學生學業水平也更高。有意思的是,在孩子專門負責一兩項家務活的家庭里,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也相對較高。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僅為3.17%,而認為“孩子應該做些家務”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為86.92%,兩者相差懸殊。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知道習慣對孩子的重要性,但不少家長更關注與學習相關的“預習、復習”等習慣和行為,而忽略了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才是促進小學生學業成績的出發點和著力點。
3、男孩成績不好,和父母有一定關系
在學習動機、課外閱讀和學業成績三個學習的核心方面,男孩的情況均比女孩差。
這一方面是因為現行教學方式以言語教學為主,正順應女孩的學習特點,而男孩更容易接受圖表、圖像和運動物體的刺激,更傾向于動手實驗和操作的學習方式,不易接受單調的語言刺激,從而潛質發揮受到限制,在學業表現中陷入困境。
另一方面,男孩的學業成績受到父母教育方式的影響,學業成績較好的男孩父母常表現出較為積極的教養方式,相反則父母的負面教養方式表現得更為明顯。
比如,當孩子發脾氣時,積極的教養方式包括冷靜處理、耐心詢問,耐心傾聽孩子心中的委屈、不滿,或者給予其獨自平復情緒的空間;消極的教養方式則是使用否定、批評的言辭訓斥孩子,甚至忍不住動粗,不給子女解釋機會,使其感到心里委屈,讓孩子充滿失敗的體驗。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梅奧教授的“人際關系理論”指出,民主的氛圍、融洽的關系比物質環境、物質刺激更有意義。本次調查顯示出成績優秀的學生家庭更多采用協商、民主的親子互動模式,證明這一理論在家庭教育中也有重要作用。
更多國際學校信息可點擊查詢(國際學校網)
來源:國際學校網 本頁網址:http://www.fspmw.com/wenda/197849.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