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家長選擇讓孩子走上國際化教育的道路。然而,隨著內地國際學校的蓬勃發展,不少家長都產生這樣的疑惑:到底直接把孩子送到海外留學好,還是選擇內地優質的國際教育學校?下面,我們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專業人士對此的看法:
陳芷欣在中國香港出生,澳洲長大,她笑稱自己從小就是在國際教育的環境中成長的。自從2001年加入耀華大家庭以來,15年的從業經驗讓她對國際教育有著更深刻的思考。與此同時,作為三個孩子的母親,陳芷欣對家長們“望子成龍”的期盼更為感同身受。“如今,越來越多家長都看到國際教育的優勢,也希望為孩子選擇這樣的一條路。但是,我希望家長們在作出選擇前,不妨先思考兩個問題:你現在需要為孩子考慮什么?你期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陳芷欣說。
“我們希望孩子擁有國際化的思維模式,在未來社會競爭中處于優勢位置,能夠獲得良好的機會以及廣泛的選擇。我們也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快樂、成功、有安全感的人。那么,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來源于教育、良好的工作習慣、積極的心態、正面形象、創造力和品格等。在中國傳統教育體制下成長的孩子,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很難跳出灌輸式學習的怪圈,孩子成長缺乏個性。雖然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作為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優勢,了解孩子是否適合接受國際教育。”
對于給出肯定答案的家長,陳芷欣建議,除了清晰了解孩子的優勢外,還需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當孩子年齡小時,家長會幫他們做決定。但隨著他們長大,他們會接受并執行家長的決定,或者改變甚至反抗家長的決定。因此,孩子們需要接受學習的整個理念,并且理解這個決定背后真正的原因和動機。”陳芷欣說,“孩子的動機來自五個方面,分別是個人活力,如自我期望、對教育和職業路徑規劃等;周邊驅動,如與其他留學海外的同學討論,家長的影響,全球化趨勢以及對周邊因素的了解等。”
“直接到海外留學,與在內地上國際課程,兩者該如何抉擇?”這個問題成為困擾不少家長的問題,陳芷欣表示,這兩者都各有利弊,“在內地讀國際學校,距離家近,能夠持續和發展對母文化和理解,提升中文能力,并且與同學們共同成長,具有穩定性。但是,本土學校的英語學習缺乏自然語言環境,學生群體相對復雜。”陳芷欣說,“直接到海外留學,相對而言能夠逃離高壓的學習壓力,發現并突出自我,更快受到海外文化熏陶,并且接受自主獨立的考驗。但這往往會面臨不同文化的沖擊,由于英語水平不夠導致壓力較大,缺乏自信心,家庭的分離、缺乏指導與支持、面臨因缺乏成熟度或智慧而做出錯誤決定的風險等。”
那么,一所好的國際教育學校應該包含哪些要素呢?陳芷欣認為,豐富的教育領域經驗、針對孩子的教育經驗、穩定性、認同價值觀與實戰以及已被證明的成果缺一不可。
來源:國際學校網 本頁網址:http://www.fspmw.com/wenda/199605.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