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國際學校?三言兩語很難說清一套擇校流程和注意事項。
那么,有沒有一個“套路”能幫助家長更清晰更理智地選擇國際學校呢
選擇一所國際學校,學生首先應該清晰要就讀的課程體系。
現在,世界上主流的課程體系有AP、A-level、IB、BC、WACE等。
從難度上,我以AP、A-level、IB為例子,進行以下重點講解。
AP課程是美國大學課程。舉個例子,A-level的物理課是沒有微積分的要求,但是AP是有的。學生在高中時期修讀AP課程,在申請大學時更具優勢,這對招生官是一個訊號——這個學生的學術能力更強。而高中時修完的AP課程不僅可以算GPA績點成績,還可以在入讀大學時轉化為學分。所以,AP課程很難,但是相對的優點也很多。
IB的三門核心課程是非教學性質的,其中拓展論文(EE)指向培養學生的探索研究能力,知識理論(TOK)指向學生的全面知識結構,創新、行動、服務(CAS)指向學生的創造力培養、身體發展和社會性發展。IB對學生的考察更全面。
不僅如此,IB的語言習得、語言與文學、人文與社會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實驗科學、藝術都是必須要學的。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更高。
所以,IB課程的綜合難度較高。對于老師和學生的要求也更高。
A-Level課程科目相當廣泛,有文科、商科、經濟、語言、數學、理科、計算、法律、媒體、音樂等。可供學生選擇的科目很多,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優勢自由選擇課程。所以其難度較簡單,也被稱為國際版的高考,比起國內高考的“補短教育”,A-Level課程是一種“揚長教育”。
如果孩子存在嚴重偏科的情況,可以考慮選擇A-Level課程
如果孩子的自學能力較強,可以考慮選擇AP課程
如果孩子的綜合能力、學習能力等都很強,可以考慮選擇IB課程
學校對于不同程度的學生是如何教學指導的?如果孩子面臨語言學習困難、學習習慣問題、心理問題、交際問題,學校會如何幫助學生
學校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去向如何?一般學校公布的教學成果只是較優秀的那批學生,那學校的基礎較薄弱,綜合實力較弱的學生的升學成果如何?去向如何呢
老師的流動率如何?我們都知道一所學校如果老師的流動率很高不利于孩子的學習。但是教師團隊過于穩定也不好。經過一學期或一年的考察,難道所有的老師都是合格的嗎?難道沒有更優秀的老師加入進來嗎
來源:國際學校網 本頁網址:http://www.fspmw.com/wenda/199709.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