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國際學校小學階段孩子的適應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很有限,包括一些習慣的養成也很重要,所以家長們需要從各個方面對孩子進行教育,那么具體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充足的睡眠不論對成年人還是小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個人精力旺盛工作和學習的基礎。小學生每天睡眠應在10個小時左右,因此,家長應在晚上10時以前,安排孩子入睡。只有充足的睡眠,才會有充足的精力學習。
有的家長早上不用早餐,起床后急急忙忙上班,這是不科學的,長時間不用早餐,不僅影響工作,而且影響健康。孩子如果不用早餐,往往在第二節課后表現得無精打采,或焦躁不安。因為饑餓,中午又常常暴飲暴食。所以,孩子早餐一定要吃飽,有條件的,還應改變花樣,讓孩子吃好。
橡皮的作用是寫錯以后擦掉改正。應該說,用橡皮本無大錯。但是為什么說要教育孩子少用橡皮呢
老師表示:“這樣做的原因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學習階段,少用橡皮是為了培養孩子認真、細心的習慣,從這一點上說,少用橡皮的意義遠遠大于用橡皮。”
重視對孩子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孩子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小學生正處于長身體、養習慣的關鍵時期,寫字姿勢的正確與否不僅關系到學習,也關系到身體的成長發育。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寫字習慣,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不但可以幫助孩子陶冶情操,增強求知欲,反映他們的審美觀,更有利于保護他們的視力。
親子閱讀是讓孩子喜歡上讀書的較好的方法。和孩子一起看書,互相講講書中的故事,表演一下書中的情節,讓孩子感覺到書中有許多有意思的事,讀書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等孩子喜歡上讀書了,家長就可以慢慢放手。
老師表示:“表達自己的意愿,是互相溝通、展示自我的重要能力,無論現在學習,還是將來工作,對孩子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長在培養孩子表達能力上,第一要鼓勵孩子敢說,即使說錯了也沒有關系,敢說是表達能力的第一道關口。第二是引導孩子會說,會說是表達能力的基本要求,也就是按照孩子的思路表達自己的意愿,這樣才是真實的、可信的。
上學后,不比在家,按時休息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校是以集體活動為主的,什么時候上課,什么時候下課,都有統一安排,如果沒有時間觀念,就會影響了統一行動。
因此,家長要了解學校的時間安排,及時督促孩子上學或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讓孩子逐漸樹立時間觀念。
孩子上學后,意味著他將在很多事情上做到獨立,比如,按時上下學,按時上課,按時寫作業,按時參與活動,能夠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能夠與小朋友交往等等。在這些事情上,家長可以幫助,但是絕不要代替。
老師指出:家長如果過分溺愛,什么都由家長代替,表面上是愛,實際上是害。有的家長代替孩子整理書包,有的家長接送孩子時代背書包,有的家長甚至吃雞蛋還代為剝皮,這樣做是非常有害的。真正的愛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僅能在學習上自理,而且能在生活上自理,這對孩子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老師表示:“小學初級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還小,抵抗力還很弱,加上剛上學,環境、生活都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所以常常出現一些身體不適應。遇到這種情況,家長絕不應輕視,嚴重的不適應,一定要先看病,需要休息的應該遵從醫生的意見適當休息,千萬不能因為害怕耽誤上課而加重了病情!”
來源:國際學校網 本頁網址:http://www.fspmw.com/wenda/199967.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