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你以為在公立學校接受應試教育,讓孩子累的喘不過氣,想讓他轉學國際學校,因為那里有中英雙語環(huán)境,浸入式學英語的同時,還可以輕松學習其他課程,快速鍍金留學。但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不全是。在國際學校,確實是中英雙語教學,能夠為孩子提供浸入式英語學習環(huán)境,但家長要清楚,這里有自我升華的痛和無處不在的精英競爭。假設你將孩子送進國際學校,你可能會遇到很多未曾想過的問題。
1、公立轉國際之初的“酸爽”
一般來說,在公立學校就讀的孩子,已經(jīng)適應了老師布置作業(yè)并批改講授正確答案的學習模式,學生主動發(fā)揮的空間較小,而且成績也都是從期中期末考試結果來考察,很少涉及到平時的課程表現(xiàn)。所以,很多學生也就習慣了考前沖刺的應試學習。
但國際學校課程講授并不是這樣的套路,很多東西都需要學生自主地安排,非常注重學生的自覺學習習慣培養(yǎng),而且在學期檢驗中,平時成績能夠占到60%以上的水平。重點是,國際學校的作業(yè),也都不是那種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學生有良好的時間規(guī)劃和安排,分時間節(jié)點去完成,否則很容易造成作業(yè)堆積影響學分。
兩種不同的學習方式,就需要學生去改變自己以往的學習習慣,這就需要一個適應、改變的時間。除此之外,當然還有其他方面是轉學帶來的一些問題,比如英語。
很多家庭,并不能給孩子一個英語成長的環(huán)境,在國際學校期間對于英語的學習也并沒有太上心。如果,這個時候把孩子轉學到國際學校,很可能會跟不上英語課堂,那就意味著需要英語補習班來銜接。
所以,在給孩子轉學國際學校的時候,要考慮到孩子的適應能力,以及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孩子一起度過這個銜接的重要時間段。在這之后,迎接他的真的就是美好的未來了嗎?
當然,未來是美好的,但還需要多學科內容的學習和歷練。
2、你問國際學校在讀生活有多苦?
我想說,這可能是很多經(jīng)歷過中式教育的家長所不能體會的。
你能想象一個就讀國際初中階段的孩子凌晨還在寫論文嗎?你能想象即使是下午4點半就放學,但依舊在做著各種實驗寫報告的學習生活嗎?他們每天的生活很趕,即使每天學習12小時,都會擔心因為不積極而落下自己平時成績。
就拿學習IB課程來說,IB滿分45分,學生需要選擇3門HL課和3門普階課,每門課7分,總分42分,還有老師對學生的內部打分和拓展論文總計3分。
這并不是全部,想要留學還需要參加標準化考試,什么托福、雅思、SAT等等,一些學校會給同學們開設相應的輔助課程指導學習,但還是需要學生自己私下下功夫學才行。高一就開始考托福,高二考SAT或SAT2,高三申請季前夕再刷刷成績。
除了課程學習、參加統(tǒng)考和標化考試,還有要做相應時長的社會實踐活動,而且,這還是個在留學申請中非常重要的項目,簡單糊弄的招生官一下就能看出來,所以,真的需要花時間去做才行。
不過,當你回想起自己在高中階段做了這么多事兒,一定會非常佩服自己,很有成就感。老話說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并不是有錢就能進入國際學校,這里有非常嚴格的入學考試,包括筆試和外教面試,會考察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學習能力、學術思維能力以及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有一些學校還會面試學生家長,主要是想了解學生所在家庭的教育理念。
在這樣層層篩選之后,通過入學測試的定是學習能力強、英語水平較高、家庭教育環(huán)境優(yōu)良、家庭經(jīng)濟水平還可以的學生,與其他學生相比,本身就基本了一定的競爭力,這里產(chǎn)生的也都是精英之間的較量。
“近朱者赤”,由于生源較為優(yōu)質,競爭將會上升層面。從日常學習生活中,學生之間也會相互學習提升,各類演講比賽、社團活動、模聯(lián)活動,“競爭-學習-提升”由此成為他們學習成長模式,領導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興趣愛好培養(yǎng)都從這里開始。
游學、夏校、名校之間友好交流,讓國際學校的學生開闊眼界,近距離接觸與學習,為將來的出國留學做足準備。
綜上所述,加入國際學校后的生活雖然是忙碌的、辛苦的,但是孩子能在這其中將自己的綜合能力,成長并升華,掌握學術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邏輯,在無處不在的精英競爭中脫穎而出,真正成為擁有國際化視野的世界人才!為出國留學世界名校做好充分準備!去施展自己的才華,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斷地向上升華!
來源:國際學校網(wǎng) 本頁網(wǎng)址:http://www.fspmw.com/wenda/200277.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wǎng)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