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題,訂正,再做題——傳統復習課“老三套”模式正淡出課堂。現代教育報記者走訪發現,唱“神曲”、編試題、猜字謎等教學實踐活動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復習課中,創新、探索式的復習課讓學生大呼“過癮”。
唱神曲、猜字謎
復習課舊貌換新顏
在北京市延慶縣教育科學研究中心謝立新老師的《口算練習》課上,六年級的學生們正跟著老師唱《五環神曲》,編口算試題,找破解規律……玩得不亦樂乎。
“啊啊啊啊啊,五環,你比四環多一環……”一上課,謝立新就帶著學生唱起了《五環神曲》。熟悉的旋律、簡單的歌詞很快吸引了孩子們的興趣。
“唱歌不是目的。同學們想一想,《五環神曲》迅速走紅的原因是什么?”在謝老師的提示下,孩子們發現,這首歌就是在人們熟悉的歌曲上進行了簡單的加工。
“運算+樂曲,這就是創新。”謝立新告訴學生,創新一點也不難,只要在熟悉的事物上稍加改變即可。于是,他和學生一起從“口算”入手,嘗試創新。
5分鐘之后,謝老師請幾位“完成創作”的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析創新思路。在他們的啟發下,其他學生的思維被激活,謝老師宣布“第二輪創新開始”。這下,孩子們腦洞大開,疊加法、變數法、變式法輪番上陣,創新效率大大提高。
無獨有偶。在北京市海淀區翠微小學,趙揚老師創設了“字謎連連猜”游戲,鼓勵學生創編字謎,鞏固識字教學。
“樹的旁邊有只眼。”剛亮出字謎,學生就猜出答案:“是‘相’字。”
“房屋的周圍有棵樹。”“這個……”學生有些犯難。趙揚提示說:“想一想,哪個部首的本意表示房子?”話音剛落,便有學生搶答:“我知道了,是‘宋’字。”
完成一輪游戲后,趙揚結合字謎,給學生講解了根據漢字的構造、字源字義、字形來創編字謎的方法。隨后進入字謎創作環節。
不一會兒,學生的作品呈現出來:“畫時圓,寫時方,有它溫,沒它涼”“上沒有上,下沒有下,天沒有它大,人有它大”“龍年頭一天”……游戲式的教學讓每個孩子都學有所獲。
近期目標掛靠長遠發展
每節課都學有所獲
學生主體地位缺失、教法單一枯燥、知識簡單重復等現象是當前復習課的主要弊病,也是復習課難以上出新意的癥結所在。
北京市東城教育研修學院小學數學室主任張杰說:“一些老師習慣了‘練習—校對—再練習’的復習課模式,僅僅把學生會做題、考試成績好作為教學目標。這樣的課堂學生學得沒興趣,老師費力不討好。”
“復習課也要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謝立新說,《口算練習》一課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知識上,靜心思考,大膽創新,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知識可遷移能力。“整節課雖然學生做的題并不多,但那些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同學得到了展示的機會,其他學生也受到了啟發,認識到創新并不是遙不可及的,只要努力,每個人都能做到。”
趙揚老師讓學生創編字謎的做法,也是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的。據趙揚介紹,北師大[微博]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九單元《丁丁冬冬學識字(二)》中包含兩篇主體課文和猜字謎等內容。完成這單元的教學任務后,她發現,學生對猜字謎非常感興趣。于是,這樣一節復習課就應運而生了。
讓學生自主創作字謎的語文實踐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漢字的理解。這種在實踐中學習語文知識的做法與北京的課改精神不謀而合。
北京市特級教師、東城教育研修學院王佩霞老師認為,將各種實踐探究活動引入復習課的做法值得肯定。“雖然有些學生可能到下課也沒有一件完整的作品,但他們能夠認真地思考,有創新的愿望,教學目標就實現了。”
“我們的每一節課都應該讓學生有所收獲,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意義的。”她建議老師們要將復習課的近期目標和學生發展的長遠目標有機結合,凸現學生主體地位,優化教學策略,做到舊課新上,這樣才能改變復習課低效、無趣的面貌。
來源:國際學校網 本頁網址:http://www.fspmw.com/xiaoxue/wenda/192395.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